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9小时是谁让我们成了“特困生”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莫文艺2016-11-02

    “刚入睡,又该起床了。”这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真是写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2015年间,近六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国家规定的9小时。 记者调查发现,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原因不仅仅来自快节奏的学习生活,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些学生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量自行给孩子“加餐”等,也占用了不少睡眠时间。此外,学生自身散漫的学习习惯和沉迷于手机、电脑、IPad等聊天工具、上网冲浪等行为也是学生睡眠时间减少的元凶之一。

    老师和妈妈都爱布置作业

    很多学生表示,作业多、在校时间长,是中小学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2008年教育部曾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小学生睡眠时间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并限制了作业量和在校时间。从2013年8月22日起,教育部新拟定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公开征询意见。从内容看,"十条规定"的要求非常严格。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多年大力推动减负,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很大程度上依然不堪重负。

因作业多无法早睡的学生大有人在。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多学生还要完成父母布置的作业。“语文、数学、英语老师每天都会布置家庭作业,例如默写生字、单词和一些数学练习题,分开看不多,但是要全部完成已经差不多可以耗上一个晚上了。”小学五年级的小兜说,除了老师周末布置的周记外,她妈妈还会每天监督她完成一篇日记。“每天都要十点多才能洗澡睡觉,一躺下去就两眼一黑了。”小兜无奈地打趣说。

    “可以睡懒觉”的周末形同虚设

    周末本来是学生补觉最佳时间,但对于那些周末辅导班课表排得满满当当的学生来说,反而比平时更累。家长为了能让孩子的成绩更好些,会要求孩子们去做许多的课外习题,这就占据了孩子们大部分睡眠时间。因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以说家长给孩子施压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学校从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减少作业量等方面推行减负,殊不知家长却悄悄地给孩子增负。学校给孩子“松绑”,家长却不断给孩子加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每个周末一大早,各大小少年宫、补课机构,各个年龄段的中小学生鱼贯进入,睡眼惺忪地准备开始一天的课程。“早上是作文课,中午只能和妈妈在外面随便吃吃,因为下午还要在这里上英文提高课,晚上有家教给我上钢琴课。”补课机构门口的小可似乎对这样的安排习以为常了。

    缺乏良好习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睡不饱都是因为上述原因。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而影响睡眠的也大有人在。记者调查发现同一个班里,有的孩子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可完成作业,但有的孩子回家后不愿马上做作业,吃完饭看一会电视或玩一会电脑,经家长再三催促才写作业,有的甚至会磨蹭到晚上10点多才完成作业。

    此外,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00后”除了电视的诱惑之外,网络是一个强大的引诱,手机的普遍使用使得很多同学在睡觉前会选择玩玩游戏,聊聊天.“我们班大多都是夜猫子,晚上十二点多发个红包,一下子就被抢完了,半夜拿着手机、IPad刷微信的还是比较多的。”初一的小魏说,发红包就找出半夜“潜水者”的最佳方式。

    链接

    长期睡眠不足危害大

    中国睡眠研究会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王赞表示,睡眠一般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非快动眼睡眠主要用于体力、免疫力恢复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快动眼睡眠有助于记忆力和智力发育。

    前半夜非快动眼睡眠占的比例较多,分泌的生长激素也较多,因此青少年在10点以前睡觉,会有助于身体发育。但王赞不建议早睡早起,如果起得太早,快动眼睡眠不足,也将影响青少年智力发育。

    王赞表示,中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睡眠时间应保障在9—10小时,高中生应在8小时左右。长期睡眠不足的后果就是身体乏力、免疫力和记忆力降低,甚至影响身高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