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香古韵尽显历代茶具之美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张建列2016-10-26
茗香古韵
尽显历代茶具之美
清乾隆三清茶诗瓷碗其一(镇江博物馆馆藏)。
清乾隆三清茶诗瓷碗其二(镇江博物馆馆藏)。
清宜兴加彩“王男林制”茶叶罐(广州博物馆馆藏)。
唐荷叶形银盖(镇江博物馆馆藏)。
“供御”铭兔毫釉瓷盏(广州博物馆馆藏)。
唐壶门圈足座银风炉(镇江博物馆馆藏)。
紫砂茶具一套(广州博物馆馆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肖梦雅

      先秦的饮食器皿茶具,盛唐的金银器皿茶具,宋代的茶瓶注汤茶具,乃至清代的盖碗“冲茶”茶具……近日,广州博物馆与镇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杯盏事 品茶趣——中国历代茶具精品展》在广州博物馆惜今阁开展,主办方冀望广大市民们能从历代茶具中一窥当时的饮茶文化和社会风尚。

      展览遴选170余件(套)先秦至现代极具代表性的茶具精品,分“质朴无华——先秦两汉六朝时期茶具”、“冰清玉质——隋唐五代时期茶具”、“雅俗清适——宋元明时期茶具”、“兼容中外——清代民初时期茶具”和“粤人品茗——闽粤沿海工夫茶”五个专题。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30日。

      唐人“煮茶”爱金银

      隋唐时期,为中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茶道盛行,饮茶已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人们不仅讲究“煮茶”技艺,对茶具亦十分重视,陆羽《茶经》中详列风炉、鍑、碾、鹾簋、碗等二十五种茶具。盛唐时的茶具以金银器皿为主,这与唐代贵族喜用金银器有关。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发展迅速,日趋纯熟,大量吸收西亚和中亚金银器发达地区在工艺、造型及纹饰等方面的长处,使得唐代的金银茶具既实用又精美。

     本次展览中展示了一组唐代银质茶具,包括莲瓣印花银质高足杯,银筋,银匕,银勺,鎏金双凤纹带盖大银盒等,其中有一件荷叶形银盖形制非常特别,银盖呈卷边荷叶状,顶饰柿蒂饰及曲状钮,盖面錾刻双曲线以表现细密的叶脉,边口悬鱼四尾,内边刻“力士”二字。该器器形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錾刻工艺十分精细,荷叶的蒂、茎、叶脉都一一表现无遗,线条流畅细密,堪称唐代金银器中的一件佳作。可是这件银盖是什么茶具的盖子呢?据查,唐人的饮茶习惯与现代人有所不同,有在茶中加盐的习惯,唐人认为盐有益发茶香,所以在烹茶时在茶汤中加入适量的盐调味,这就使得唐代茶具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器皿——贮盐器,而这件精美的银盖就应是贮盐器的盖子。

     宋人“点茶”好黑盏

     宋人饮茶一改唐人“煮茶”之法,将茶末置于茶盏,以茶瓶注汤点啜,称“点茶”。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以点茶为主。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将看到数件宋代的黑釉茶盏,其中有一件广州博物馆馆藏的“供御”铭兔毫釉瓷盏,盏身弧壁、小圈足,口沿浅凹槽一道,一般称为“束口碗”,是建窑瓷盏中的常见造型。该盏外底印“供御”二字,可见其应为进贡宫廷而作。这样的黑釉茶盏是“斗茶”专属茶具。宋人斗茶,先斗色、次斗痕。先将研细的茶末放入茶盏之中,一边以执壶注沸水下冲,一边用茶筅击拂,最后看谁汤花“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则为赢。宋代斗茶多采用白茶,使用这样的黑色瓷盏不仅易分辨水痕,且最宜衬托洁白茶沫的汤花之美。

      清人“冲茶”喜盖碗

      清代,茶文化呈现出多元面貌。“文士茶”勃兴,改宋元的“点茶”为“冲茶”,将茶叶直接投入壶中冲泡,再转注茶杯饮用,奠定了今日的泡饮方式。清康、雍、乾三代是清宫茶具制造的鼎盛期,出现了粉彩、珐琅彩、仿木石等创新茶具。

     从茶具形制讲,除茶壶与茶杯外,盖碗是清代茶具一大特色。盖为“天”、碗为“人”、托为“地”,充分展现了中国人器用之道的哲学观。当然,绝非清代的茶碗全部带盖,清代茶碗在烧制中即分为盖碗和碗两类。

      本次展览中展示有两件清乾隆三清茶诗瓷碗,皆为清宫旧藏,“三清茶”是以江南早春时节的梅花、佛手、松实和紫禁城中采集的瑞雪调制而成,是乾隆皇帝一生中最为喜爱的茶品。三清茶具是清代皇室定制的茶具,多为矾红、青花品种,用于茶宴,宴会毕常赏赐臣子。这两件三清茶诗瓷碗,碗外白地上书乾隆御制《三清茶》诗一首,题诗后为乾隆丙寅小春御题乾隆篆体章。内底绘松树、梅花、佛手,名曰“三清图”,碗底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官窑款。盖碗胎体轻薄、质地细腻,为乾隆御窑创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