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穗开幕,广东86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郭静 龚志华 耿华2019-11-01

 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穗开幕,广东86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认证

 


         图片由通讯员龚志华提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龚志华 耿华)11 1 日,由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以及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主办,胸痛中心总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在广州开幕,会期 3 天。记者从大会上获悉,目前,全国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单位有1219家,广东省全省已经注册的胸痛中心 348 家,其中 128 家通过广东省验收,86 家通过了国家认证,建成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2 家,省级胸痛中心示范基地 9 家。

 

广东省急性心梗救治水平显著提高

 

“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介绍,救治必须争分夺秒,胸痛中心通过对区域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建立针对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区域协同救治新模式,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主要急性胸痛疾病的救治时间,并降低了死亡率。比如,以前从患者进医院门到打通血管可能几百分钟,现在胸痛中心要求 90 分钟内完成,如果这个病人的血管在 40 分钟内打通和在 400 分钟打通,效果完全是两码事,同样是活下来了,对病人的预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今年上半年全省胸痛中心质控报告数据显示,全省胸痛中心收治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率达80%,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平均进门到开通血管时间从基线的102分钟缩短至70分钟,溶栓治疗患者平均进门到溶栓时间从基线的78分钟缩短为32分钟,院内死亡率从基线的10.3%降低至2.58%,平均住院费用从5万元左右降低至3.8万元左右,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中国胸痛中心质控管理平台今年正式启用

 

“如今,广东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胸痛中心建设数量和认证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持续改进申请单位建设质量,成为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南部战区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向定成介绍,广东的胸痛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胸痛中心认证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保障成了胸痛中心的立命之本。他透露,2018 年到 2019 年,广东在质控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广东根据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制定质控标准,由省级胸痛中心联盟来作为主要执行主体,各个地级市成立胸痛中心联盟,由地级市胸痛中心联盟负责定期对所有胸痛中心进行数据库的现场核查,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和可溯源性,该模式在广东省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中国胸痛中心质控管理平台于今年正式启用,标志着胸痛中心拥有了全面直观展示运行质量的窗口,省、市胸痛中心联盟可以通过质控平台对区域内单位进行认证前帮扶和质控管理。在未来,质控平台将作为评价胸痛中心运行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质控不合格的单位,有黄牌甚至红牌警告机制。


5G助力心梗急救“高速通道”

 

向定成指出,胸痛中心建设早期重点强调把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起来,主要目的是让危重病人首先活下来,未来也将关注改善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是通过实施 “三全”模式,即全域覆盖、对疾病的全程管理和全民参与,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实,建设胸痛中心的目的概括成16个字,即整合资源,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改善预后。胸痛中心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模式提倡大医院与基层医院能够进行合理分工,实现“双向转诊”,但目前双向转诊真正落地的并不多。接下来将大力推进双向转诊制度化、流程化,双向转诊将是未来胸痛中心建设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大会论坛首次增设了“急性胸痛病例大赛”栏目,为胸痛中心一线人员提供交流千奇百怪的胸痛病例的平台。同时,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增设的“5G与人工智能论坛”,将为人工智能进入胸痛中心提供展示平台。

 

“由于目前急救数据的原始收集仍然是一个瓶颈。5G 具有高带宽、低时延等特点,可助力打造心梗急救‘高速通道’。有了 5G,未来可能通过智能腕带等可穿戴设备,患者上救护车后就实时收集心跳、血压等数据,发送给急救医生。而急救过程产生的原始数据,也有助于胸痛中心联盟对各胸痛中心进行质控审核。”向定成说。

 

相关链接:大会四大亮点,聚焦前沿

 

亮点一:坚持主线,全新培训。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作为我国胸痛中心领域里的最高学术平台,以普及理念,规范培训为宗旨。与往届不同的是,本次大会将开启史上最全面、最细化、最具实操性的培训,课程的设置立足于实现“只要你全程参加培训且认真听课,回到医院就能建好胸痛中心”的目标,将原来的框架式的理论培训(要做什么)改为以对实际操作过程的讲解(怎么做)为主的培训模式。只要你来全程、认真地参会学习,回去就可以立刻着手开展具体工作,解决既往培训中存在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痛点。

 

亮点二:创新是魂,与时俱进。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发展,只有将先进技术理念“据为己有”和“抢占先机”,才能赢在当下,智领未来。大会新增设的“5G与人工智能论坛”将为人工智能进入胸痛中心提供展示平台,期间包括临床工作者、信息专家等在内的各行各业各界人员深入交流,期间碰撞的创新火花将为我国心血管学科及急救医学发展赋能。

 

亮点三:基于临床,聚焦前沿。本次大会结合胸痛中心建设进程中发现的问题与总结的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外领域进展与动态,期间将围绕包括院长与胸痛中心、院前急救与急诊、急诊PCI、优化抗栓、胸痛中心护理论坛、急危重症救治等展开深度交流

 

亮点四:吹响号角,舍我其谁。当前中国胸痛中心建设呈燎原之势,现已发展为成熟且日趋完善的系统性“心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