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亮相南国书香节,三地文学互鉴、互动、互补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郭静 常泽平2019-08-17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亮相南国书香节,三地文学互鉴、互动、互补

 

 

                图片由通讯员常泽平提供。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郭静  通讯员  常泽平)8月16日,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发布会在广州南国书香节上举行,并推出丛书首批出版的两本新书:香港作家周洁茹的散文集《在香港》、澳门作家冯倾城的诗集《倾城月,倾城诗》。丛书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副主编、暨南大学副教授龙扬志,香港作家周洁茹,澳门作家冯倾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展开现场对话,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澳门文化公所签署共同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学交流的合作协议。

 

新时代背景下延续粤港澳文学交流互动的尝试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优秀作家的文学精品,形成系列分阶段推出。丛书立足于延续区域互动传统,展现大湾区文学创作实绩,推动大湾区文学实现有效的互鉴、互动、互补,接收文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目前已出版的是香港作家周洁茹的散文集《在香港》和澳门作家冯倾城的诗集《倾城月,倾城诗》。

 

丛书主编、、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蒋述卓表示,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尽管文学体制不一样,但源头都是岭南文化,有很多相似的题材,如黄飞鸿、叶问等,但也各有特色。广东写现实的题材比较多,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一批反映改革开放的现实题材作品;香港更偏爱古代题材,如金庸的武侠作品;澳门则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很多精彩故事,如土生葡人的故事等。他认为,建设人文湾区,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粘合剂,通过出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丛书,能够展示大湾区这一世界级城市群的特色;希望以这种形式让三地文学可以互鉴、互动、互补,创造新的文学样式,新的文学观念,形成大湾区的文学特色,共同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精神。

 

丛书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优秀作家的文学精品

 

副主编龙扬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要强调对未来的关注,顺应文学主题由乡村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趋势,共时呈现湾区城市居民在信息时代工作与栖居的现代生活状态,既书写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也抒发寻梦者在生命途中的悲欢与困境,从而创造出反映新时代、立足大湾区的创业史与抒情史。


 

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黄红丽介绍,丛书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优秀作家的文学精品,形成系列分阶段推出,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等。

 

丛书中的两位作者周洁茹、冯倾城现场分享创作体会。周洁茹是70后代表作家,现为《香港文学》总编辑,散文集《在香港》分故乡、香港、写作、问答4辑,主要围绕她在香港居住近十年间的生活见闻书写。冯倾城是澳门中、葡、英三语作家、诗人,诗集《倾城月,倾城诗》收录了她的新诗和古典诗词近200首,以多元文化视野描写了她在澳门的现代生活风貌及其自身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