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可持续发展论坛2019召开
母乳喂养能有效降低大气污染对婴儿的影响
本报讯(记者 刘雷 蔡敏霞 通讯员 邓土连)6月15日,“广东可持续发展论坛2019——应对空气污染”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标本楼308会议室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理事长张干研究员主持。会议邀请到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副院长王圣、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钟流举、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董光辉和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院长叶代启四位专家做专题演讲。
会议现场。
据了解,今年联合国世界环境日主题是Beat Air Pollution,论坛主题和世界环境日主题保持一致,定为“应对空气污染”。张干表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会员来自不同学科领域,通过论坛会议可加深交流”。
四位专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展示各自所在研究领域的新发现、新需求、新技术和新挑战。
王圣报告题目《中国煤电超低排放及其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他先介绍了煤电超低排放技术作为环保史上的重大突破,其实施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随后,他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煤电超低排放为我国带来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方面,通过煤电超低排放的实施,使得我国电力行业在煤电发电数量倍增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比历史峰值下降90%以上,为大气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社会效益方面,超低燃煤电厂的排放污染物当量和发电成本都不逊色于燃气电厂,完善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技术标准体系为其他行业污染源治理提供了借鉴和示范。
钟流举报告题目《观察与思考,从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到大湾区建设》,首先他解读了国家层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和部署,以战争的视角总结了津京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技术路线和作战方案,简要回顾了珠三角大气污染治理的历史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随后,他分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总体形势和目前已取得的治理效果。最后,他结合个人多年在大气污染防治一线的工作经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空气质量保障方面可能面临污染治理边际效益递减的新难题。
董光辉报告题目《基于中国人群的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首先介绍了我国大气污染的严峻现状,由于大气污染与健康效应的非线性关系,国外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我国人群相关防治政策的制定,因此亟需开展基于我国人群的大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估。随后,他用团队近期的三个大型流行病学队列系列成果,分别展示了大气污染与死亡风险、患病风险和儿童健康等效应结局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作为中国区域代表数据用于WHO修订PM2.5的标准、全球疾病负担的评价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修订。他们的研究成果显示,母乳喂养能有效降低大气污染对婴幼儿的影响,提升婴幼儿呼吸系统抵抗力。
叶代启报告题目《臭氧污染的形成机制和主控因子及VOCs控制策略》,他主要介绍了团队近期在臭氧和VOCs污染特征和防控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我国近几年唯一呈现恶化趋势的污染物,臭氧污染持续增长,他基于国家臭氧监测数据,展示了我国臭氧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并初步识别了我国光化学活跃区。随后,他估算了“十三五”时期我国VOCs的排放情况,并提出了基于重点行业排放VOCs特征的控制对策。最后,他系统回顾了国外VOCs的控制历程,提出了针对我国国情的VOCs排放控制政策及路线,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报告切中实际,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受到与参会人员好评。提问环节参会人员踊跃发言,与四位专家积极讨论,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此次论坛由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每年都会在世界环境日前后举办,每次邀请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作专题报告。影响日益广泛,已逐渐成为广东省集中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展现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成果的高端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