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医博物馆
来源:广东科技报 中小学科教周刊作者:记者 莫文艺2019-03-01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
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医博物馆
内景。
植物标本墙(局部)。
12时辰小药瓶。
文/本报记者  莫文艺  图/资料图

     如舞者翩翩起舞的人参、提醒按时服药的药瓶、近15米高的中药标本墙、世界最早的“葱管导尿术”……这期,让我们走进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领略一下镇馆之宝的魅力。

中医药藏经阁

       现博物馆室内展厅有医史馆、中药馆、岭南中草药液浸标本墙以及科普互动体验区等,面积8000余平方米。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近六千件收入国家文物数据库;馆藏中药标本2000余种。室外有中草药种植园区“药王山”和“时珍山”,面积达55000余平方米,种植生药标本2000余种;此外,还有岭南名医壁、中医药文化广场等一系列中医药文化景点,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

      医史馆以中国医药发展史为线索,以医史文物展览为主题,展示原始社会至现代的医史文物和文献千余件,展现了中医药学发展历史轨迹和岭南医学的独特成就。在医史馆内,独家馆藏医史文物有清代王晋绘《名医叶天士遗像》、商代刻有“疾”字字样的甲骨片、明代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拓片等。

       中药馆主要展出常用中药、道地药材、珍稀中药、岭南中草药、海洋药物及常用中药剂型等标本1000余件,介绍药材真伪鉴别、中药防病治病等应用知识和中药的历史文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标本中心。

     博物馆室内还设有“巧手分阴阳”、“感受中医脉诊”、“子午流注针法探秘”、“中药标本制作”、“中药野外采药认药”、“杏林大讲堂”等互动项目,让游客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与博物馆同步的室外展区有“中医药文化广场”、“岭南名医壁”、 “药王山”、“时珍山”等,它们是极具中医药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大大丰富了博物馆游览观光点。

镇馆之宝逐个看

世界最高的中药标本墙

      贯通3个楼层的液浸制标本墙上排列着岭南地区代表性中药标本,皆被放置在半米多高的600个玻璃瓶中。中药标本墙高14.8米,共分四扇,每扇长度为3.82米。现有中药标本2400种、6000多瓶(份),浸制药标本1000多瓶,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标本中心。据了解,博物馆正准备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清代生肖小药瓶

      清代十二生肖、十二时辰小药瓶是不得不提的珍品。两套药瓶均有以干支计时的十二时辰和十二生肖文字及图画,即可作为识别号码,也方便按时辰服药,也反映当时的医学观念。瓶身分别有十二生肖图样,并相应标明十二地支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据了解,这样的生肖地支药瓶多散落民间,像广中医馆所收藏的完整一套实是罕见。十二生肖如此完整的药瓶,全国仅存三套,馆内就有两套。

48厘米特大野生人参

      博物馆的另一个“镇馆之宝”则是长48厘米的特大野生人参,人参呈现人字形,参体黄色饱满,气香浓厚,有关专家估计有50余年参龄。据介绍,这个标本是张德江同志在任广东省委书记时转赠给博物馆的。据说当时送到馆后在离土环境下继续生长,并长出小叶子和一朵直径约5厘米的花序,后经科研人员用浸制技术保存新鲜原样,现在,能够同时观赏到野参标本的花、叶、参体。

明代珍贵拓片记录世界最早导尿术

       门石窟药方洞的两块拓片是广东省中医药博物馆值得一说的珍品。龙门石窟的“药方洞”曾雕刻记录药方200多首,广中医馆收藏的是洞壁碑刻的两块明代拓片。拓片记录了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导尿术:疗小便不通,可以葱叶小头去尖,纳入孔中,口吹令通……“据了解,这种”葱管导尿术“的原理和方法,与现在医院里通用的导尿术如出一辙。

打造中医药科普公共平台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近年来以挖掘和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为己任,打造中医药科普公共平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了做好中医药科普宣传,该馆与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联合拍摄了12集古代养生节目;与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共同开展了“杏林寻宝”系列活动。该馆先后出版了《岭南中医药文库》等系列丛书,制作了《药说西游》、《国宝档案》、《四季养生》等节目。此外,该馆积极跟进时代发展,探索互联网技术,已成功建设“中药水晶宫互动科普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中药检索、水晶宫寻宝等功能,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博物馆的可读性。

      自2014年,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开始了中医药科普剧的探索学习,从解说员队伍中筛选出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背景、热爱表演以及对创作科普剧剧本有浓厚兴趣的队员进行相关培训,成立了专门的科普剧部。近年来,博物馆向全校征集中医药科普剧本,集思广益创作经典剧目,并请专业老师指导剧本的创作。目前,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已排演了多部科普剧,均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人形何首乌》在广东省第二届科普剧大赛中获得成人组三等奖;选送剧本《容和堂》《你好,我叫亚斯伯格》获得广东省第三届科普剧大赛剧本赛一等奖;《谁是良药》在广东省第四届科普剧大赛中获得成人组二等奖。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正利用自身独特的影响力,以中医药科普剧的方式向社会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

基地简介: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内,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现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为我国中医药综合类唯一的“国家二级博物馆”。此外,还先后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2002年认定)、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文化传承基地等。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其中广东省9家,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成功入选。

研学小贴士

基地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楼北楼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9:00-16:45),周日闭馆

开放方式:个人参观,凭有效证件登记入场。团体参观需提前7天电话预约。预约电话:020-39356899、39356886(周一至五,上午 8:30-12:00,下午14:00-17:00),如遇无接听情况,请发邮箱gdzyybwg@126.com,预约情况以邮件回复为准。

是否收费:免费开放

活动预告方式及参与方式: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场馆告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