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腾片的秘密
来源:广东科技报 中小学科教周刊2019-03-01
泡腾片的秘密
深圳市龙华区外国语学校  尹莹非  指导老师:林葭明

      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将水杯交给我,并叮嘱多喝水。直到课间喝水,我发现有些“不对劲”,很像果汁,喝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好喝!我拿起杯子看了看,水杯是我的,没错呀!我又朝杯里看了看,水是橘色的,闻起来香香的,我不禁想,这是什么呢?

      我带着大大的问号回到家中,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追问妈妈。妈妈取出一个橘色的小瓶子,上面印有VC泡腾片的字样。我好奇地打开瓶盖闻了闻,果真跟我上午闻到的味道一模一样。里面有约20片一元硬币大小的“药片”,我拿出一片用舌头舔了一下,顿时感觉舌头一阵酸麻,妈妈立即制止我,并告诉我泡腾片不可直接食用,必须泡水才能喝。我疑惑不解地跑去问爸爸,爸爸却带我做起了小实验。

      我按爸爸的指示端来一杯七分满的凉开水,将一片泡腾片放入水中。顿时,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泡腾片接触水的一刹那,水发出滋滋的声音,许多小气泡从泡腾片里冒出来。泡腾片四周都是气泡,将水染成橘色并渐渐地沉入杯底,不一会儿又随着气泡越来越多而慢慢地变得越来越越薄,随后又随着越来越多的气泡漂浮起来。气泡变得越来越少,泡腾片也消失在了气泡之中,30秒左右一切都安静了下来,杯子里的水变成了果汁。我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呆了!为什么泡腾片会产生这么多的气泡呢?

      爸爸告诉我泡腾片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一种片剂。所谓泡腾崩解剂通常是有机酸和碳酸钠、碳酸氢钠(小苏打)的混合物。泡腾片本身干燥,不含水分,但当泡腾片放入水中之后会发生酸碱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和融化。原来毫不起眼的一片泡腾片里含有这么多的化学成分和秘密,爸爸说泡腾片能做的实验很多,于是又带我做了一个惊人的实验。

一、实验材料:

水、玻璃杯、VC泡腾片、色素和食用油

二、实验步骤:

1.玻璃杯中加入约1/3的清水;

2.往水中滴几滴色素,搅拌溶解;

3.往玻璃杯中倒入食用油;

4.停留几分钟,由于油的密度比水轻,因此油在玻璃杯上层,水在杯子的下层,形成明显的层次;

5.将一片泡腾片放入玻璃杯中。

三、实验观察:

      泡腾片进入玻璃杯后,只见泡腾片冒出一小串气泡,穿过油层直接沉入杯底,2秒钟左右泡腾片在水的作用下气泡变得越来越大,并不断地向上升腾。气泡扭拧成一股沿着油层向上涌,此时由于水和油不相溶的特性,泡腾片上方的气泡不断上升而上升,到杯口的气泡又不断地下沉。顿时,杯子里的液体像煮开了一样沸腾了起来,剧烈地翻滚着,就像火山喷发。大约30秒后,泡腾片浮出油层上方,气泡仍然不断的有气泡冒出,4分钟以后,杯面仍然残存着少量的气泡,滋滋声慢慢变小。

四、实验原理:

      与上一个实验一样,泡腾片是含有泡腾崩解剂的一种片剂。泡腾片本身干燥,不含水分,但当泡腾片放入水中,碳酸氢盐在水的作用下电离,并发生复分解反应,会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使片剂迅速融化。

      二氧化碳会把含有色素的水带到油层中。水与油不相溶,彩色的水又落下来,就产生这样类似火山喷发的效果。

      这个实验带给我很大的震撼,怪不得泡腾片是不能直接食用的,直接吞服泡腾片造成的悲剧的案例还真不少呢!没文化真可怕!通过这个有趣的实验,让我感受到科学的神奇力量,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无处不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让科学的力量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