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猪文物: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本报综合报道2019-02-18
古代猪文物: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圆明园猪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其中,猪首铜像在“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后被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购回,现收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汉玉猪

      两件作品所用皆新疆玉,颜色不同,一件玉呈青绿色,另一件玉呈青白色。圆柱状,底面较平,两端略作切削以呈猪首及猪尾的外形,又以粗阴线界出眼、耳、四肢,雕琢简练朴实。

      这类玉猪在汉代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一般都置于逝者手中,为丧葬使用的玉握。在汉代及稍后时代的丧葬礼俗中,玉猪的使用较为流行。

楚国彩绘猪形盒

       漆器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至春秋战国及秦汉时代,漆器工艺更是发展的高峰时期。木胎,挖制。整器呈扁圆形,由盖与器身相扣合而成。弧形壁,平底,圈足特矮。盖面周边起棱。盒内髹红漆,盒外髹黑漆,并用红、黄漆彩绘卷云纹、勾连卷云纹等纹样。

商代豕形铜尊

      商代豕形铜尊,堪称猪文物中的重器。该文物作野公猪形状,尊为酒器,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有的考古学者认为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整体纹饰的复杂繁琐和工艺的精湛,可见当时人们对猪这种动物的重视。

东汉绿釉陶猪圈

     猪圈呈圆形,围栏镂空,栏内有一猪。猪圈与厕所相连。此模型是汉代小农生活习俗的反映。绿釉陶猪圈是一种低温釉陶质的随葬模型器。猪圈胎呈红色,烧成温度较低,通体施绿釉,釉色光亮,是同类模型器的精品。

新石器时代猪形陶罐

      这是被网友称为“戏精本精”的新石器时代猪形陶罐,那圆滚滚的猪首造型和“天然呆”的搞笑表情,不愧为文物界的“表情包”。

本报综合报道

人类蓄养家猪的历史悠久,中国养猪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猪作为六畜之首,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猪因体态浑圆、憨态可掬、性情温驯,深受人们喜爱,其文化意义代表着诚实质朴、富贵吉祥。古人把猪的造型融入到方方面面中,均体现了对猪的喜爱之情。己亥猪年,不少博物馆都举办以猪为主题的文物展览。我们不妨来聊聊那些与“猪”有关的文物。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