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广东基础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记者 蔡敏霞2018-12-27
改革开放四十年
广东基础教育四十年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蔡敏霞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序幕。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教育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助力者。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经济强省。广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设教育强省,40年来,广东教育发展一路向前,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推动“新大学运动”、广州大学城建设,实现了从“缺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等诸多教育成果。

基础教育腾飞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教育发展缓慢,全省在校大、中、小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省重点破解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教育基础“底子薄”问题,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之路:1996年,率全国之先通过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77%;2001年,率先探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2008年,实现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比全国提早半年实现全覆盖;2016年,全省108个县(市、区)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曾担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17年,他感慨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教育的发展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让广东教育水平也得到质的提升,值得给予充分的笔墨去肯定。”

千万人跃过高考“龙门”

      恢复高考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声雷,也是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41年前的夏天,邓小平作出“恢复高考”的历史性决策,1977年的冬天,广东有53.02万名考生参加高考,恢复高考41年来,广东已有近1400万名考生走进考场。随着高校发展扩招,1998年至2015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8.1%增长到33%,一本院校录取率超过10%,一批批年轻人跃过高考“龙门”,接受高等教育,毕业后又投身到各行各业,参与国家和广东改革开放事业。

■广东教育大事记

2012年:高中阶段学校毛入学率95%,规模跻身全国第一。

2008年: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比全国提早半年实现全覆盖。

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免除课本费,比全国提早一年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2004年:广州大学城一期工程完成,进驻10所高校,师生近4万人。

2001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

199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77%,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率先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省份之一。

1985年前后:经省政府批准,五邑大学、嘉应大学、西江大学和韶关学院等地方高校成立,掀起广为人知的中国“新大学运动”。

1977年冬天:有53.02万人参加高考,当年全省高校录取新生8752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有逾1300万人参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