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雕像: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记者 莫文艺2018-12-12
刚果雕像: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
      盛装的男性雕像 Uruwa风格 部落:Songye 年代:19世纪末期 这尊雕像描绘的是当地部族的守护神,它为部族带来了健康和子嗣,保护他们免受邪恶的侵袭。
      戴假发的女性雕像 Ukwango风格区 部落:Peade 年代:20世纪早期 这尊雕像描绘的是一位具有重要身份的女性先祖,她可能是当地母系氏族的创始人,雕像被保存在族长家里,其作用是象征族长的身份和保护他的安全,若族长行为不端,雕像中的神灵也会教训他们。
      肩扛式双人雕像 Uele风格区 部落:Zande(不确定) 年代:19世纪末期 这座雕像传递出一种情感的支持上方的人是一位正要接受成人礼的年轻人,下方的人是他 的家庭成员,通常情况下是指代舅舅,舅舅负责成人礼是非洲的风俗,托举者给予被托举者以支持,被托举者给予托举者以依赖。
      坐姿男性布像 Ukongo风格 部落:Beembe,Bwenbe, 年代:19世纪 这尊雕像代表的是部族中离世的重要成员,为了纪念逝者,逝者的后代会将他的部分裹尸布和骨头留下,用枝条制作一个描绘逝者的人偶,加以保存。若遇重大事情,后代会用其进行占卜,特别是与生育有关的问题。
      盘坐抱子的女性雕像 Ukongo风格 部落:Yombe 年代:19世纪末期 这尊雕像用珍贵的“黄金木”雕刻而成,该木材一般只留给重要人物使用。雕像描绘的是一位女酋长,并用写实的风格描述了母亲的慈爱和对孩子的渴望。
      回首的男性雕像 Uruwa风格 部落:Songye 年代:20世纪早期 这具雕像具有宗教的寓意,豹牙的项链和彩色的腰带用来连接神灵。头上的角和肚脐中的物品,用来增强和激发雕像的力量。腹部的铁锄起源于古代神话,它是用来捕捉亡灵的“钩子”。
      被赋权的猎狗雕像 Ukongo风格 部落:Kongo 年代:19世纪早期 这是一座经典的猎狗雕像,因六枚野猪牙而被赋予魔力,该雕像用于追踪女巫,保护个人或社群不受恶魔或作恶者的侵害。
文/图 本报记者  莫文艺  通讯员  黄巧好

       日前,“神灵的国度——刚果仪式雕像展”,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展,展至12月12日。该展览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继2013年引进“中非传统兵器艺术展”后的又一场域外文明盛宴,共有120件来自刚果民主共和国及其邻国的各种仪式雕像展出,分别代表着十二个风格区的艺术类型。展出的非洲雕像既不乏写实性,又有恰到好处的夸张变形和强有力的节奏,同时带有一种感人至深的纯朴、稚拙和粗犷,体现了非洲文化艺术的张力和深度,深刻地影响了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的创作,推动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刚果生态环境复杂,包含了数百个族群和文化,绝大多数都会在祭祀神灵、祖先等的公共或私人仪式中使用雕像,这些雕像通常是与神灵、祖先、自然万物的崇拜联系在一起的,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纽带。

      木雕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仪式雕像,多数描绘人类,其原型是部落、世系或族群的创始人,当地的文化、宗教、政治英雄或在当地有重要影响的祖先,以及以孕妇形象表现对生育能力的重视等。总而言之,刚果的仪式雕像多以权威人物为原型,在创作过程中便赋予雕像一种“神力”。此外,个别雕像也展示了动物以及人和动物的结合,另有一些制成带有等级和头衔意义的标志物,如酋长的凳子、权杖、头枕等。

      雕像的使用被认为是神圣的,因此只有具备和“另一世界”的灵魂进行交流能力的仪式执行人才能使用雕像进行占卜,以识别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办法。这些雕像具有特定的人物和意义,且在族群中被所有成员共同认可,这样才能使其完全融入到仪式中。

      由于刚果所处区域生态系统复杂,因此同时存在不同的文化区,刚果雕像也因此被划分为乌刚果、乌图奥等十二个“风格区”。这些具有不同区域风格的雕像在此次展览中系统展出,观众可从中感受到刚果地区多样的族群传统和仪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