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老做错题? “粗心”背后有大问题!
来源:广东科技报 作者:记者 蔡敏霞2018-11-27
考试老做错题?
“粗心”背后有大问题!
本报记者  蔡敏霞

      平时做题做错了,考试成绩不理想,当父母问及原因时,同学们往往会回答“我太粗心了”,但如果简单地把过错归结于粗心,就会掩盖真正的原因,这样便会轻易原谅自己,忽视实质的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那么,“粗心”的背后掩藏着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会粗心?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表现在不同学生身上,这些原因所占的比例会有不一样。佛山市东洲中学的刘爱环老师说,粗心是学习习惯的一种欠缺,有碍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通常这么认为自己是这样“粗心”的:“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我们会以为平时做过的,考试就能做出来,其实并不是。我们必须通过“粗心”看到背后反映出的问题。

      粗心,一是因为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做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

      二是基本概念不清楚,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

      三是做题习惯不好,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同学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得分时得不到前半部分应该能得到的分。

      四是做题准确率不高,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

如何解决粗心?

      知识熟练度不够,可以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因为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做题习惯问题,如果做数学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自己的思维清晰。另外,有的同学喜欢对同一题给出多种算法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忙检查出一些错误。

      最后,在平时每次做作业时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平时不认真对待,在考试成绩出来后总有很多同学痛心不已,感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分析试卷后得出结论:又是粗心惹的祸!但其实,考试时的粗心其实是平时的不细心,期中考试要到了,同学们可要好好改改啦!

小贴士

6个习惯改掉“粗心”的毛病

一、慢慢读题

      拿到试卷后,读题速度要慢,尤其是题目较长时,更要慢读,细细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比如,把已知的数据标示在题目的图上。切忌题目没有读完就妄下结论。

二、演算工整

       解答数学题时很多计算都会在草稿纸上进行。草稿纸嘛,又不用给别人看,所以很多同学的草稿纸就乱成一团糟。如果自己的草稿纸上的计算过程比较整齐,干净醒目,那么发现已知条件中暗含的关键信息就比较容易,更不会发生挪错数字,弄错符号等情况。

三、回头检查

      做完一道题目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结合本题的结果,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逻辑性。比如解出来发现结果的数很“难看”;或者解出来要求的时间竟然是负值。

四、深挖根源

      有些题目老师稍稍一点拨,我们就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了,但下次题型一变,又错了,其实我们就是对概念问题没有吃透,学习时应举一反三,抓住不明白的小问题不放手,深入挖掘根源,运用类比,对比等方法,把相关的知识统统过一遍,彻底理清楚。

五、专心做题

      平时练习题目,作业要重视,把它们当作考试题目看待。做题的时候先把电脑,手机关掉,然后集中注意力,快速的完成。

六、信心、决心、耐心

      粗心是一种坏习惯,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能改掉这个坏习惯。需要的是自己树立信心,下定决心,同时耐心的坚持。慢慢的就能把这个坏毛病,用细心的好习惯去替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