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潆月:大自然的小观察家成“蜻蜓代言人”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见习记者?蔡敏霞2018-09-14
胡潆月:大自然的小观察家成“蜻蜓代言人”
莫文艺 摄
本报见习记者  蔡敏霞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代杨万里的这句小诗描写了一个闲适的夏季风光,在匆忙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可能已经很少留意身边这样小小的美,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的变化。但平时热衷于自然观察的她发现了蜻蜓之美,专门针对蜻蜓家族做了一次相对深入的考察,总结出了不同的观察和分析方法,作品《生物研究之蜻蜓家族探秘》获得了2018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创新项目一等奖。她就是本期的封面人物——广州市协和小学的胡潆月同学。

热爱自然的小观察员

       协和小学观鸟社成立于2013年5月,经常组织孩子们进行野外实地观鸟,同时吸引了一批家长一起融入孩子的世界当中,观鸟也成为了很好的亲子教育平台。从小学一年级起,胡潆月就加入学校的观鸟社,胡潆月也在此开始了走进大自然,主动观察大自然的征程。胡潆月的妈妈说:“进了小学之后,老师带他们出去观鸟,这个氛围很好,所以她很热爱观鸟的这项活动,环境比较艰苦但是愿意坚持观察。”胡潆月关注到蜻蜓纯粹是无心插柳,胡潆月回忆说:“一开始只是观鸟,后来三年级回老家用相机拍了一些蜻蜓,总结出了一个ppt,通过对比观察拍到的蜻蜓发现它们有类别性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特征,然后就去查资料,发现这里边有蟌和蜻蜓的区别,弥补了学识上的缺陷。”她表示,在平时的观察活动中,轻灵美丽、形态各异的蜻蜓不断进入她的视眼,随着了解的深入和老师的引导,她意识到蜻蜓和我们人类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她对蜻蜓更深入的研究的兴趣。

       当记者问到平时除了观鸟还有什么其他娱乐活动的时候,胡潆月表示出去玩的时候也会顺便观鸟,拍摄一些动植物。在她的眼中,观鸟或者观察自然其实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她对这件事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愿意自觉去做的。热爱自然观察的她说这两年内一直在一边观鸟一边拍蜻蜓,“我们做自然观察所有东西都要看,身边的动植物其实都是我们观察的对象。”

      兴趣是孩子最大的老师,胡潆月的指导老师陈哲说,“我对蜻蜓的知识比她还少,我只是传授她研究学习的方法,她愿意钻进去研究,获得的知识比手把手教的要多。在学校里,胡潆月已经成为了‘蜻蜓代言人’”。

      作为六年级的准毕业生,虽然马上就面临着要小升初的压力,但她表示自己还会继续观鸟和拍摄蜻蜓的活动,项目的研究不会耽误学校的学习,父母也很支持。“现在我们全家都爱上了自然观察,在生物观察方面,我们都要请教她。”胡潆月妈妈自豪地说。

风雨兼程,乐此不疲

       观鸟和观察植物昆虫等活动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算不上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但是胡潆月自己能坚持几十分钟一直仰着头去观察鸟出现的地方,“虽然会有点枯燥,但是真的看到鸟出现,并且拍到照片的时候还是非常兴奋的。”她还说自己天生比较胆大,不会像一般女生那样害怕虫子老鼠之类的,熟悉胡潆月的老师都知道,拿到虫子可以直接往她手上放,“因为放手上可以直接近距离观察,我觉得并不恶心。”胡潆月说。

       五年级的一次学农活动,为了参加比赛她决定趁此机会拍蜻蜓的羽化过程,她说,“因为蜻蜓一般会选择在夜间或者凌晨的时候羽化,可以减少天敌的伤害。”虽然是半夜的活动,但是胡潆月完全没有退缩,但不巧的是拍摄当天还下着大暴雨,蜻蜓是在临近水边的地方羽化的,环境并不适合拍摄,然而不畏艰辛的胡潆月和带领她的刘有全老师并没有放弃,最终,在刘老师的帮助下,她拍到了蜻蜓羽化的过程图。

      在观察大自然的路上,不光要能熬夜,还得有能走的“脚力”。胡潆月在天景山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时候,上午六点钟起来走三四公里去观鸟,然后返回营地吃完早饭又出去继续走三四公里观鸟,她说“每天七八公里,十几公里是有的。”

      对于同样对生物观察感兴趣的小后辈,胡潆月颇有心得地说:建议孩子家长还是要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玩一玩,出去玩儿的时候顺便带上望远镜。

无心插柳,观蜻蜓获奖

       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胡潆月的作品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她表示,在未来,要对蜻蜓做一个全面的研究,不只研究蜻蜓有关自然环境的方面,在仿生学和环境评估方面也可以着手做一些研究,目前她暂时已经总结出了一个蜻蜓一生各个阶段情况的表格,以后还需要继续完善。

       身为观鸟社的老成员,胡潆月表示自己能拿到这个奖是“完全没料到的”,她说这个项目并不是为了特地参加比赛才去做的,而是观察久了之后取得了成果,结果参赛就获奖了。

       注重素质教育的陈哲老师说,我们没有功利心,就是为了在活动里学到知识,观察自然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对终生学习来说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帮助。胡潆月的妈妈也说,“比赛拿奖我们是真没想过,老师让我们上我们就上吧,要不是参加比赛我们不会系统去整理,有比赛的契机我们才去深入研究。” 

      在2018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的这一奖项,虽说是无心插柳,但整个研究积累了胡潆月两年中对蜻蜓的观察和思考的成果,研究涵盖了蜻蜓的分类和分布、蜻蜓的生长演化、蜻蜓与环境的研究三部分,取得了蜻蜓的多地拍摄采样及其主要亚目的快速识别方法、蜻蜓的生长演化过程观察见证和手绘图、蜻蜓的生存环境分析和指示评估三个成果,验证了蜻蜓世界的多样性。这一研究通过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这一平台展现出来,虽是“无心之作”,但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成果,获奖其实是实至名归。

      老师给了一把钥匙,她自己去开启。 

      胡潆月同学是一个非常有灵气的孩子,思维敏捷,善于独立思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物实践上,她都非常认真、投入。会非常专注一件事情,掌握了方法之后就会自己学习,自己查资料,问专家问老师,十分好学且自学能力非常强。

——广州市协和小学陈哲

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一开始只是想让她走出户外多活动,拥有一个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反而受到良好的影响,跟着她一起走出户外了,现在有问题我们都要请教她。在自然观察过程中,更是教会了我们要敬畏生命,尊敬大自然,一草一木皆生命,对自然更有了一种敬畏的感觉,这也是我们现代人需要学会的一件事情。

——胡潆月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