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近日,12对亲子家庭来到华南植物园,参加了该园举办的的趣味植物科学实验课;科普老师们精心准备的一场有关植物叶子的知识筵席,让他们在游玩中感受到科普的乐趣。
植物知识课堂的第一站,科普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了蒲葵、大果直叶榈、三药槟榔、砂糖椰子、霸王榈、椰子树等棕榈科的植物叶片、花序和果实,其中还簇立着红脉葵、黄脉葵、蓝脉葵棕榈科“三姐妹”。棕榈园中间种的黄榕、水石榕、华南毛蕨等植物,叶片与棕榈科植物叶片迥然有别。在“一树成林”的榕树旁,科普老师介绍榕树生长特性和自然界中植物的“绞杀”现象,大家对植物和形态各异的叶片及其生境有了感性的认识和直观印象。而龙洞琪林的落羽杉树,竹径上的世界最粗大的竹子等众多特色植物,也让孩子们兴趣盎然。 进入科普中心课室,户内课程第一个环节是科普绘本赏析,科普老师与孩子们分享了《我是一片叶子》。绘本赏析形象准确归纳了叶子的功用,把孩子们对叶子的感性认识带到科学知识的认知层面。第二个环节是植物色素提取小实验。孩子们先将红球甘蓝的叶子放在锅里煮上几分钟,水变成了红色。科普老师介绍说,这是因为红球甘蓝的叶子里含有花青素。在煮的过程中,植物细胞被破坏,细胞中的色素进入水中,把水染红了。接下来是红球甘蓝汁与白醋、苏打水不同组合之后的颜色变化——当红球甘蓝汁与白醋混合后变成了亮红色,与苏打粉溶液混合后变成了碧绿色,与矿泉水混合后先变成红色,然后变成紫罗兰色……看着这“变戏法”似的实验,孩子们非常惊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