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必柔 男必刚?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见习记者?蔡敏霞2018-09-07
女必柔 男必刚?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打破性别印象刻板从正确引导孩子开始。莫文艺 摄
本报见习记者  蔡敏霞   近日,广东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下发《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要求2018年9月开始在全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实施范围为全省中小学校、中职学校。



性别刻板处处见

孩子需被正确引导

      当人们说“他不像男孩”或“她像假小子”时,就是在用性别刻板印象来评价某个男性或女性。 

在今年的暑假,日本出现连续高温天气,多人因中暑被送医院,其中7成是男性。感到危机的当地男性组成“男性撑阳伞小队”,并组织体验活动,向男性宣传撑阳伞的好处,体验之后大多数男性表示“想尝试”。男生因为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制约,打伞在他们看来是“女性专利“。在我国,根据小编观察访问身边的男性朋友,原来,他们是真的不好意思打伞!他们表示很无奈:“每次一打伞就被人说成娇气,为什么女孩子就可以打伞,男孩子打伞就不行?”

      不仅打伞是女生“专利”,哭泣也是许多人眼里的女性独有“专权”。但谁明文规定了只有女生可以示弱哭泣,男生就要忍泪坚强呢?

      中山一小学四年级课堂上,老师给全班同学,甚至整个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性别平等教育课。“ta哭了,ta在很多人面前哭了。请问,ta是男生还是女生?” “女生!”全班40多名学生一致认为“ta”是女生,而“ta”,其实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与金牌失之交臂的游泳运动员孙杨。

      网友管老太表示,她的女儿拒绝穿她买的粉色外套,女儿告诉她:“外公外婆说,我应该穿粉色的裙子,因为我是女孩。但是我想穿黑色的裙子,女孩可以穿其他颜色的裙子。”她忽然意识到,这是女儿对自我性别和身份进行的首次思考,也是父母附加在孩子身上的一种性别刻板印象,这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性别刻板印象在生活中简直无处不在,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触。男孩子小时候的玩具应该是玩具车、玩具枪、机器人,如果一个男孩子想玩洋娃娃、过家家就会被大人制止。大家甚至会觉得一个男孩子想学舞蹈是不正常的,想打篮球才是正常的。不少女孩子在念书的时候都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女生适合学文,男生适合学理。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性别刻板印象。

遵循自我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在2016年,同样有着一堂精彩的性别教育的公开课,中山市实验小蓝波湾学校一名男生穿着围裙走上课堂,模拟做家务。课后,学生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男生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也可以穿围裙做家务”,“女生也可以穿裤子,留短发,穿蓝衣服,我们不应该有性别刻板。”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银河的研究,刻板印象并不是由男女两性的生理决定的,而是由文化和社会建构起来并且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改变的。在欧洲中世纪,如果一个女人不穿裙子而穿长裤,那就不像个女人了,是完全违背女性气质的着装,在一些国家女人穿长裤甚至犯法。但今天如果有人说女人穿长裤就丧失了女人味,所有的人都会觉得这是非常荒谬非常可笑的说法。过去大家认为只有女孩子才可以化妆,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男演员也会通过不同的妆容打造不同的舞台风格,男性化妆品也卖得很火,人们也不再认为,男人化妆就是丧失男子气概,就是“娘娘腔”。

      李银河建议,在性别刻板印象上的正确观点是:每个人,无论是男是女,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不应该用一个固定的模子去塑造男人和女人。在当今世界,性别刻板印象已经显得越来越过时,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现象大量涌现。我们应当克服传统的中性化焦虑,为社会性别气质规范的多元化感到欢欣鼓舞,不要按照那一套僵硬的性别刻板印象去约束、去规训或者去塑造自己的个性和人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