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备考“锦囊”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麦博2018-06-13
中考物理化学思想品德备考“锦囊”
苗苗制图
本报记者 麦博

      本周末的15、16、17日将迎来本年度的中考。记者姐姐先在这里祝各位考生们心想事成!旗开得胜!考上理想的高中!为了祝大家一臂之力,记者姐姐特意采访了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级的物理、化学、思想品德科负责人,给大家送上三个考前“锦囊”,就当“助考符”吧,你们一定要带进考场哦!

物理:回归课本基础 

      距离中考只有三天,各学校的复习工作基本结束。学生在这三天该如何用好时间,把握最后的提分机会呢?从教18年,多年毕业班教学经验,每年中考均有满分状元学生的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物理备课长谭红玉表示:“跳出题海,回归课本基础”。

      从复习开始到现在,学生“刷”的题量已足够多,谭老师不赞成再继续“刷题”,接下来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做好梳理工作。

      设一个错题本很有必要,把练习卷变“薄”。把复习期间做过的练习卷、学评整理出来,尤其是用来检测的如月考、一模、二模卷等,这些考试卷能更客观地反映存在的问题。把里面的错题都剪下来贴在错题本里,再独立做一次看看是否会做,注意不是背答案,要看看老师评讲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是否能顺利地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同时,建议把自己当时错误的思路也分析一遍,形成文字写下来,自己当初的思维误区在哪里,这样下一次碰到这个知识点就能成功绕开这个误区。

       看指导书,课本。其实这个时候要一字不落地看完三本物理书恐怕不太现实(毕竟学生哥要复习冲刺的不只是物理一科),而且漫无目的地看收获也不大。建议可以先根据中考指导书中P2—P10中的考试范围与要求,自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若哪个知识点很模糊,则可以马上找到书中对应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错题,比如在错题本中发现有几道关于机械能及其转化的错题,就翻到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内容阅读相关的概念。

      课本中的练习和“想想议议”需要多关注,近几年的中考卷都会出现改编课后练习的题目,如2015年选择第3题餐巾纸与吸管摩擦题,是改编自课本的课后练习;2016年海龟那道题是改编自课本的科学世界。

      主动请科任老师指导。虽然课堂上老师会给学生进行复习指导,但针对个体的问题给出的建议恐怕是最有效的。所以建议学生可以带上自己的错题集,虚心请老师帮自己分析,找到自己最需要突破的知识点甚至是某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这样我们努力的方向性会更明确。

      基础公式和概念的汇总。建议考前一天要在错题本上汇总一次基本概念、公式和相应的单位。汇总了这些基础公式,基本就将基础物理概念过了一遍。比如电功率P=W/t,它的物理意义: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或者说描述电流做功的快慢;定义: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还要注意单位的统一。这样在考试过程中才不会弄错物理量,导致错误。尤其是有些公式中的物理量用的是同一个字母,如S,在压强p=F/s中表示受力面积,但在W=Fs中代表物体移动的距离;而s还很容易被我们同学混淆为时间代进去。只有清楚了概念,才不致于物理量混淆不清。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就发现,明明题目要求计算功率,但学生拼命在想办法算效率。只有保证这些基础概念不出错,基础分才有保证。得基础者得天下是各科都适用的真理。

      此外,她表示:“掌握必要的考试技巧很重要。”

      (1)笔头一定要勤快地动起来。比如涉及到判断物理量如何变化的问题(这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务必在问卷上写出相应的公式或者是该物理量的影响因素,看着公式来清点各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在公式旁边进行标注。

      (2)读题、图的技巧。近几年物理的中考题倾向考察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读题、读图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减少了记背知识的考察。 建议第一遍题目读完,第二遍甚至是第三次再带着问题针对性地找有用的信息。 比如,看到灯泡“正常发光”字样,就要回题目找它的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究竟是多少。涉及到图、表应该读齐表格中物理量的单位、指数;图像题中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和单位等。

      (3)考试过程中多回忆物理知识,而最忌讳的是回忆曾经做过的某道题的答案。

      (4)考试过程中“先易后难”,是各科适用的真理。

化学:得基础者得天下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三化学备课长林友淑告诉记者,中考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手段,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及应考能力的检验。2017年中考化学全卷易、中、难试题比例约为 2.4:7.6:0,试题保持一贯的稳定性,难度变化不大(数据来源于中考年报)。这意味着大部分是基础分,并且所有知识点都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应的落脚点。所以,中考复习的方向和要求很明确。

       1. “得基础者得天下”,切忌好高骛远。同学们可以自查下中考指导书的考试范围和要求(P2-P4)是否均已清楚;通读下课本,特别关注下插图、探究、8个学生实验活动、讨论、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练习与应用,课外实验(一些家庭小实验)及调查与研究中个别已列入考试范围的内容,重点关注教材内的这些素材。考前一周复习中尤其注意一些最基本的、该记忆的知识,再次加深印象,如物质的性质、用途,一些物质的颜色、俗称,常见沉淀,以及一些常用的微粒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等。物质的颜色、特征,虽不是太难的化学知识,但往往是一些题目的“题眼”。不要让这些小沙子成为解决问题的“坎”。

      2. 要善于自行归纳总结。考试之前不能再只顾做题,更不能完全放松,什么也不干。利用这一段时间,可以将本学期的一些考试卷中错过的习题重做一遍,分析是知识的问题,还是方法的问题,抑或是获取分析信息的不足。利用近两年的中考试题,训练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以此有针对性的强化复习效果。

      3. 答题中,加强审题,通篇阅读,规范作答。化学试题的知识考查一向不难,但灵活程度和综合性较强。有些题目可能看起来简单,而实际暗藏陷阱。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审题,不漏掉题目中的每一个字。如选择题中是要求“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强的顺序”还是“弱的顺序”;填空是要求“写符号”还是“名称”,实验题中是验证物质,还是确定是否存在等。文字比较多的题目(包括问题)要通篇阅读至少两遍,理清其中的反应,看懂题目要求,抓住要领和关键词再下笔。更有一些题目答案就蕴藏其中,只要字斟句酌,多读两遍,认真分析,理清逻辑关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甚至有时还可仿照题干的说法写答案。切不可匆忙下笔。“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道理。

       4. 注意书写规范。化学学科需要考查化学语言的书写,对于符号的书写要规范,如Cu和Ca 、Hg和Ag要分清,CO不能写成Co,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比小写字母更小,也要防止出现错别字,特别是一些专用化学名词的书写,如“坩埚钳”,不是钳锅钳,“长颈漏斗”,不是长劲漏斗,“铁架台”,不是铁夹台。只要出现错别字,都将视为错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全面,配平,反应条件、↑、↓等不要丢掉(这也是最后复查时必须关注的)。

     5. 减少心理负担,消除恐惧心理。考试之前,不要去想 “试题会不会很难”之类的问题。通过近几年的试题已经看出,化学试题通常并不难,考试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大部分同学都已充分掌握。即使考试时碰到个别暂时没有思路的题目,或者看似复杂的“工艺流程图”,都可细心审题,慢慢筛选关键信息,逐步联想,根据题目所问来应用信息。因此,不要被“吓跑”,是很关键的一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发挥自己最佳水平。

思想品德:全面关注时事政治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初中思想品德科教研组长张贤表示,中考临近,要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复习,就需要同学们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样才有可能把握试题的方向,争取较好成绩。中考前的冲刺复习,是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的全面备战。

一、回归课本和指导书,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1、从近几年的考试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题型多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最后冲刺阶段要求同学们按照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可多次仔细阅读教材和中考指导书,把握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特别要注意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以及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

      2、今年广州中考的时政没有范围,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国家建设,提高政治素养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同学们要利用最后冲刺阶段,全面理解记忆本年度的时政热点。另外对于规定要考试的禁毒知识,要加强记忆,确保不丢分。

二、总结主观题的答题方法,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

      1、要利用往年真题和各区模拟试题,复习归纳老师所讲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做到心中有数。

      2、对重大热点问题尽可能做到全方位、多层的次进行分析,多角度设置问题。

      3、考前可将近三年的广州市中考原题成套的再做一遍,学会审题,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等。

三、心态平稳,充满自信,沉着冷静,考出水平。同学们要相信经过多年的知识经验储备和中考备考的系统复习,已经掌握了考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