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插图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 古今插画 诠释西游记前世今生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莫文艺2018-06-04
西游记》插图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展
古今插画
诠释西游记前世今生
在《西游记》中,一代枭雄李世民阳寿已尽来到地府,被菩萨所救得以还阳,而后虔信佛法,寻高僧去西天如来处求取真经,于是便有了玄奘的西行,但真实的历史上,李世民曾多次阻拦玄奘的西行,是玄奘取经路上的第一道障碍。
悟空被绑降妖柱上,刀砍雷劈而不死。后被太上老君置入丹炉烧炼,四十九天后开炉,悟空纵出,大闹天宫。
唐僧骑马西行,出边城,夜登双叉岭,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两界山,忽听喊声如雷:“我师傅来也。”叫喊者正是孙悟空。
《大闹天宫》制作于1961-1964年,这部彩色动画长片作为中国动画片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它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尖锐冲突和斗争。
白骨精凭借惊人的诡诈,让唐僧师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崩离析。三打白骨精是取经路上最艰难的一次挑战,因为唐僧不知其是妖,怒责悟空乱伤认命,逐走悟空。
      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后现代的文化解构,是目前文化发展前沿的热点问题,一说到《西游记》的后现代,很多人会想到《大话西游》里的表白神句“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希望是一万年”以及擅长碎碎念的唐僧,《大话西游》推动无厘头文化在中国的流行。
       文/图 本报记者 莫文艺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形象,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比今日风靡西方世界十数年的《哈利波特》早问世了500年。《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故事想象极为新奇,出神入化,且语言浅近,能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它以及其艺术化的手法反映了极其深刻的社会现实。这是中国古典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烂多彩的神魔世界。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事故”,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中唯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各种神仙妖魔形象,其实在每个读者心中都是不同的。不过,近些年随着电影电视的飞速发展,电视剧《西游记》,电影《大话西游》中那些人物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我们前辈艺术家的心中,《西游记》里的艺术形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近期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展出了《西游记》插画展,以图书文献里古今中外《西游记》相关资料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西游记》的诞生、《西游记》那些事和后现代《西游记》。展览共有77块展板,前4块是关于吴承恩和玄奘的介绍,后4块是深入人心的动画片和电影资料的《西游记》形象。其余69块展板上,是按照西游记的章回,印制的《西游记》的各种插图。其中最著名的插图源自清代文德堂印制的古本《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