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初,该所食用菌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小兵研究员、何嘉豪助理带着多种食用菌成熟菌包和相关设备历时13天抵达某海岛展开栽培试验。实验人员抵达海岛当晚就开始了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在全面开启了调温、加湿、光照和自动通风的出菇管理模式下,方舱内培养的秀珍菇、榆黄蘑、桃红菇、高温平菇、姬菇、猴头菇、香魏蘑、杏鲍菇、金针菇、灵芝等10个食用菌品种开始落地生长。上岛第3天有3个品种就开始出菇,7天开始采收,两周内所有10个品种均出菇,上岛13天已采收200多斤鲜菇,供应了2次全岛4个食堂和1次接待用餐。海岛人员在品尝了新鲜采摘的蘑菇后,直呼味道好得很。方舱栽培取得圆满成功。
杨小兵还向岛上技术人员传授食用菌知识和指导栽培技术。经过理论培训和实操训练,至12月下旬,岛上相关技术人员已能够独立进行出菇管理,设备调试、操作和保养等工作。
杨小兵介绍,本次上岛开展食用菌栽培试验,最显著的成果是:一是验证了方舱设备的可靠性, 10个试验蘑菇品种的菌包均能经受住长时间运输和环境条件改变的考验;二是完全按照实验设计,通过多品种的配置和人工气候条件的调控,实现了天天有菇采,全年可产菇的目标;三是方舱的应用可以解决岛上鲜菇供应难题,且不会像大田甚至大棚种植蔬菜会受到常年不断的大风影响,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