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妙用有多少?众所周知,“光”在能源(清洁能源)发电、电子(电脑、电视、投影仪等)、照明、医疗保健(γ光刀、B超仪、X光机等)、显示指示等各行各业都有应用。而追逐“光”的人,又是如何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原动力和“光”在“赛跑”呢?张国义对“光”的研究,让大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光”世界。
因光明而生 与绿色同行
家居LED植物照明开启新时代
东莞市中实创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下称“中实创”)的整个办公室犹如一座“室内小花园”:一面种满了鲜花的花墙,四周摆放着无土种植的多层种植柜,每一层都种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类蔬菜。公司员工每天都在鲜花绿植环绕的环境里办公,下班了还能采摘无公害、绿色环保的有机蔬菜带回家。
“中实创是由我们公司和东莞市光大集团、北京大学共同建立的创新型企业,自配有500平方米先进室内植物工厂及育苗基地,可进行完整的光源研发测试和植物栽培试验。”谈及专业,张国义打开了话匣子:“这得益于我们团队在植物光照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研发成果,并成功研发出国内最丰富的室内种植系列产品,将绿色种植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起来,在传统园艺产业基础上进行了颠覆与创新,让家回归大自然。我们还联合了华南农业大学植物园艺方面的专家力量,共同开发了适合不同场地和客户应用的全系列室内外植物照明产品,为家庭、学校、公司以及专业植物工厂制造企业等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去年,为弥补植物光照行业标准的空白,张国义和团队通过产业联盟提出了《植物光照用LED灯具通用技术规范》。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收到了各方面专家和企业的专业意见。通过反复地沟通和讨论,最终在2016年7月4日正式发布了联盟标准CSA 032-2016《植物光照用LED灯具通用技术规范》。目前,他还负责主持制定植物光照的国际标准(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LED lamps and lanterns for plant lighting)。
张国义表示,希望标准的发布,能够起到规范市场产品、减少农业产品的污染、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促进国家的节能减排、引导产业科技升级以及促进植物光照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潜心专研 积极实践
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植物照明仅仅是张国义和团队所做光电研究的一小部分。他所在的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与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事业单位,主要以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技术的研发为核心,建有半导体照明技术研发平台、激光显示器件技术研发平台、电子功率器件技术研发平台、光电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平台、光伏应用技术研发平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等。
从 2009 年 1 月起,张国义作为高层次人才长期定居于东莞市工作和生活。他每天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早上前往企石指导LED高精密设备的研发与生产工作,下午则返回位于松山湖的光电研究院,与研发人员泡在实验室里,将北京发送来的科技成果进行中间试验。为了达到研发设计的目标参数,同时又要高质量低成本地把产品制造出来,张国义与团队成员每天穿梭在实验室和工厂,摸清生产应该怎么组织,零部件结构应该如何配置,应该采用哪种最合适的生产技术和流程,产业组织怎么安排等任务。
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多个从实验室走出的科技成果在东莞试产并形成产品。目前,中镓半导体的氮化镓衬底、氮化镓蓝宝石复合衬底、激光剥离机和中图的图形化蓝宝石衬底等核心产品远销海内外,产值也从2010年的1000万元攀升至2016年的6个多亿。
张国义介绍,目前研究院通过转化北京大学的科技成果,已孵化出14家企业。“我们希望在东莞打造国际化的高端研发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顶尖人才及项目落户东莞,形成国际化光电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的产业集群,为当地相关技术产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化新型光电东莞的建设。”
(岳之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