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该“死记硬背”吗?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麦博2017-12-26
语文应该“死记硬背”吗?
本报记者  麦博

       近日,记者在网上看到了一篇由特级语文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口述的文章《语文就要“死记硬背”,教书50年特级教师的忠告》,深受启发,甚感赞同。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也这样认为呢?

“死记硬背”好过老师大讲特讲

      在黄玉峰看来,语文学习的本质,是扎扎实实地积累,真真切切地体悟,开开心心地面对,舒舒展展地表达,而不是跟着标准答案走。很多时候,孩子自己去背诵和理解的效果,比老师在那边大讲特讲要更好。就像语文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识字”,要熟练会写的话,还是需要抄几遍的。所以,黄玉峰认可一定要背诵。该背的就得背,小学你不背,难道等长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再背吗?学语文要下点功夫,要记点东西,背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

      要想写出好文章,平时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记忆非常重要,许多读到的内容,借过来填上去,就活了。肚子里背诵的东西越多越活,当你写文章用词的时候,这些东西会自己跳出来,苏东坡讲“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你腹中没有东西,临时去想怎么能想得出来呢?

好老师该引导学生喜欢语文

      他认为,好老师的点拨不是“话多”,而是在根本问题上进行点拨,或者引导学生喜欢语文,这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语文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你会背书就说你是“死记硬背”,大家群起反对。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怎么样学语文。古人基本上都不讲解,等学生读到了,自己体会,老师只是稍微点拨一下。

      他还说道,“知识点”学习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大的问题,许多强加进来的一定要考的知识点,对语文没用处。不是说不注重考试成绩,但千万不要因为在这些“标准答案”上浪费过多时间,而错过了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好的篇章、好的词语、好的节奏。“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大,节奏也快,大家不重视背诵了,学习很容易‘浮在表面’。但是大脑开发是记忆力先开发,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要把基础打牢,看起来花了很多时间,节奏比较慢,这个慢才是真的快,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他还有一个观点,现在小孩子有许多功课要做,其实有些功课不做不要紧,不学也不要紧。数学家苏步青就反对现在数学学得太早、太深、太怪,“现在小孩子不背书不读书,做这些刁钻古怪的数学题,搞来搞去都搞不清楚,多浪费时间呀,其实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很容易就搞清楚了呀!”对于苏老这个观点,记者不完全赞同。因为记者小时候也是学校奥数班的主力成员,年年参赛。坦白说,很多题目真的很难,甚至连老师解释都听不懂。长大一点后,发现奥数也就是高中的题目,只是小时候接受能力差才感觉很艰难。但是呢,学一下还是有好处,能开发大脑,而且能让成绩优异的我戒骄戒躁。记者小时候每次考数学都是100分,总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所以老师也永远点名我去参赛。可是一到做奥数题目时,才发觉自己实际是个白痴。这对我的确是有点打击,但也让我看清了现实,很多同龄人比我更“天才”,我还需不断努力。

家长们也赞同多背

      记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很多家长表示,对于语文的古诗文是必须会让孩子背诵的,孩子小时候也会教他一些容易的诗歌,读着读者就记住了。

      有几位家长感触很深,她们送小孩去学英语,老师上课很认真,孩子也听话,上课努力听讲,但是英语成绩并未明显提高,特别一到英语写作,就写不出稍复杂的句式。后来,英语老师告诉她们,只要让孩子多背典型句子、句式范例就行了。她们尝试后发现真的好了很多。其实,语文和英语的写作,有时候也像数学,在套公式,只是换几个字而已。用了几句优美的语句,分数就能上一个等级了。所以,语文是得记,牢牢地多记。只是,很多家长不太赞同死记硬背,她们会帮孩子想办法去记忆,达到轻松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