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袁仕联)12月3日,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院士联谊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广州站)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开幕。这也是何镜堂院士“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建筑作品展继在意大利成功举办和在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名校巡展之后回到广州。与以往巡展不同的是,此次广州站选择在何镜堂院士及其团队精心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
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出席了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广州站)开幕式并讲话。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业春以及何镜堂院士分别在开幕式致辞。开幕式由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爽主持。
据介绍,此次作品展巡展(广州站)同样是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何镜堂: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为主题,通过展示精心挑选的十九座建筑,包含博物馆、纪念馆、大学校园、旧城改造等,展现了何镜堂院士及团队在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特征以及时代背景下建筑创作中的思考。展出的作品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展览以视频、模型、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何镜堂院士和团队在不同地域环境、文化特征、时代背景之下的创作思考,以及他在躬身实践、溯源理论、倾心教育及垂范团队等诸多方面的成就。
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影子。在广州,除了婉转直白的粤语、曼妙多姿的小蛮腰、质朴实用的骑楼,还有用艺术与科技记录广州成长的城市规划展览中心。2007年由“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亲自操刀设计,获得了当时省注册建筑师优秀建筑创作奖。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与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隔路相望,是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区标志性公共建筑之一,它集合了规划展示、公众参与、学术交流、城建档案、业务技术支持等功能。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以及张锦秋、郑时龄等18位国内外两院院士以及40多位建筑设计大师出席活动。出席活动的还有香港建筑师注册管理局原主席严迅奇先生、澳门著名建筑师马若龙先生、KPF执行总监 Hugh Trumbull先生等港澳及国际设计机构的代表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建筑学院或设计院的院长、副院长和国际设计机构的负责人,各地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代表共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