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古驿道特色“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冯海波2017-12-04
打造古驿道特色“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南粤古驿道有众多遗迹。易轩 供图
本报记者  冯海波

      以南粤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促进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提出至2025年底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至2030年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南粤古驿道线路系统,实现遗产保护、健康休闲和村镇发展和谐共赢,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构建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新格局

      南粤古驿道,是指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总体规划》以“文化线路”为视角,重视整体保护,突出线路的主题文化特色。基于广东省内散落的202处古驿道遗存,系统梳理了南粤古驿道的历史走向与文化内涵,构建了全面的南粤古驿道保护与利用格局,提出构建以广州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的南粤古驿道线路网络,包括六条古驿道线路和四个重要节点。其中,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岭南与中原沟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省最早的古驿道之一,以“古村、古道、古关、古洞、古陂”为主要特色,突出反映军事文化、邮驿文化、民系迁徙文化、宦游文化、瑶族文化的秦汉南拓之路。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是岭南地区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古驿道线路,分为北江段和珠江口段。北江段是以海丝文化、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古瓷贸易之路和中原南迁之路。珠江口段是以广府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南迁出洋之路。而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是唐代之后粤、赣、闽三省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东江段是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宦游文化、红色文化等为特色的客家迁徙之路。韩江段是以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批文化、海洋贸易文化、宗教文化等为特色的潮客贸易之路、粤闽赣盐运之路。 

      西江古驿道线路以“古城、古村、古渡、古人类遗址”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广信文化、端砚文化、海丝文化、古人类文化、石刻文化等文化内涵的广府发源之路。潮惠古驿道线路以“古港、古庵、所城、卫城”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体验之路。肇雷古驿道线路以海洋贸易文化、雷州原生文化、南江文化、六祖禅宗文化、宦游文化等为特色的海丝起源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海口纪念地则包括广州黄埔古港、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和徐闻海丝始发港。

串起数百个历史文化城镇村及文物古迹

     《总体规划》提出,六条南粤古驿道线路包含14条主线,56条支线,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6900公里、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4330公里。为保证线路的连贯性,路径载体由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和水道五部分组成,走向大致沿历史线位规划布局。

      南粤古驿道线路共规划1200多处发展节点,其中人文节点959处,包括202处古驿及相关遗存,388处历史文化城镇村,369处其它文物古迹;248处自然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旅游景区等。在线路重点发展区域方面,全省规划24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区域作为南粤古驿道线路的重点发展区域,包括18处重点人文发展区和6处重点自然发展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户外运动、都市休闲等功能。 

      《总体规划》也明确,以重点城镇、重要景区为依托,结合古驿道文化、旅游等功能利用,设置59处区域服务中心。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绿道户外活动中心等各种资源,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提供交通集散、游客服务、商业服务、住宿和憩活动的场所。结合沿线主要发展节点、历史城镇和特色村,共设置255个一级驿站,主要承担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文化展示等功能,设置间距为10-20公里;二级驿站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依托沿线古村落、特色村、古驿铺遗址、古茶亭等进行设置,主要承担售卖、休憩和交通换乘等功能。

打造9条特定主题文化遗产线路

      《总体规划》也整理和挖掘古驿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件、人物及与驿道往来联系紧密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素材,策划南北通融文化、葛洪与中医药文化、汤显祖岭南行文化、西学东渐文化、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驿道古酒文化、《世界记忆》侨批和银信文化等9条特定主题的文化遗产线路,促进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其中,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是我省历史最悠久、古驿道遗存保存最完整的线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古驿道成为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也为南北通融创造了交通条件。线路结合古道、古关、海防卫所、古遗址等军事设施和文化遗产,开展户外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体验感知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版图的演变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葛洪与中医药文化遗产线路以葛洪的炼丹和研究中草药为主题,深入挖掘葛洪的典故传说,结合利用罗浮山、南海西樵山和广州越岗院(即今三元宫)等历史文化遗产,策划中医药健康旅游、非遗展示、中草药种植与博览等活动。汤显祖岭南行文化遗产线路反映了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岭南远谪之行所发生的历史轶事。他在岭南的韶关、广州、湛江徐闻、惠州罗浮山、深圳南头、端州、徐闻、澳门等地均留下过足迹与众多不朽诗篇。该线路将结合徐闻贵生书院、深圳南头参里山等重要节点,策划戏剧节、文化论坛、参禅访道等活动。 

      岭南美酒凝聚着岭南人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韶关石塘村的“堆花米酒”、广州的“石湾米酒”、佛山的“九江双蒸”以及梅州、河源和潮汕等地的糯米酒等。驿道古酒文化遗产线路将结合沿线村落丰富的古酒品种、酿造工艺和酒器皿等内容,打造驿道古酒文化之旅,体验先民生活的智慧之道。岭南地区自古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南粤古驿道也随之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通道。智药三藏、菩提达摩、沙勿略、利玛窦和马国贤等重要历史人物均在岭南留下足迹。西学东渐文化遗产线路将结合光孝寺、南华寺、西来庵、台山上川岛教堂、澳门圣母圣诞主教堂等文物古迹,开展宗教游览、文化远足等活动,体验历史地理场景,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

      对外贸易的航海航线是南粤古驿道系统对外的拓展,用于古代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输的古驿道是体现南粤对外贸易历史记忆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南粤古驿道上至今仍保留有许多知名的窑址,如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宋窑、惠州东平窑、新会官冲窑等。通过整合南粤古驿道沿线的古码头、古窑址、古商行、古瓷器等文化遗产,形成体验岭南瓷器文化的遗产线路。 而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是一条改变近代中国命运、英才汇聚的线路。沿线群英荟萃,涌现出了孙中山、郑观应、张文湛、容闳、唐绍仪、唐国安、肖友梅、苏兆征、唐廷枢、黄宽等名人,是南粤古驿道中最具有中国现代国家记忆历史意义的线路。 

      银信和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国内眷属亲人情感联系的精神纽带与经济纽带。“侨批之旅”可以从汕头历史城区开始通过驿道一直延伸到梅州,串联樟林古港、西堤公园、汕头小公园、饶宗颐纪念馆、潮州古城、茂芝会议旧址、三河坝纪念馆、梅州松口移民纪念地、大埔侨批博物馆等重要节点。而“银信之旅”将教堂、学校等公共建筑、碉楼群、近现代工业遗产、华侨名人故里和银信银号等串联起来,打造成为体验海内外华人的集体记忆情感空间的主题文化之旅。 

      此外,古驿道也曾书写众多革命先烈们的不朽传奇。如毛泽东飞舟险渡韶关乐昌九泷十八滩、朱德主持召开“茂芝会议”、陈毅在梅岭写下著名诗篇《梅岭三章》、梅州大埔三河坝战役”、红七军“血战梅花,强渡武江”等。该线路将结合主题载体和节点,形成红色主题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