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圆满落幕 104人斩获化学“全运会”金牌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刘肖勇2017-12-04
11月28日,由中国化学会、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化学化工学会、南方科技大学承办的“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闭幕典礼在深圳市坪山区举行,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十一,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宇扬,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张莉,深圳市坪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新华,中国化学会竞赛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段连运,深圳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刘剑洪等嘉宾出席闭幕典礼并为获奖学生颁奖。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是全国高中生最高水平的化学赛事,它与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接轨,被誉为中国高中学生的化学“全运会”。在冬令营期间,参加决赛的同学们经过紧张的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共决出104枚金牌,136枚银牌和100枚铜牌。
本届冬令营自11月23日至29日在深圳市举行,是自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开办以来,首次由非省级学会承办、在非省会城市举办的一次化学盛会。参加本届冬令营活动的共有来自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30个省、市、自治区的340名学生以及327名领队、观察员、学会代表和列席代表参加,总参与人数达到近几年之最。营员在一周的时间里,先后参加开营式、理论考试、实验考试、参观考察和闭幕典礼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冬令营上获得一等奖的营员,最终将选择4名优秀者代表我国中学生参加第50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去为祖国赢取荣誉。
张希在讲话中代表中国化学会向第31届中国化学竞赛获奖的同学们表示祝贺。他指出,当前的化学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化学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化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一些新兴学科,如纳米化学核化学生物学,已经应运而生,化学不再只是实验科学,实验理论计算是化学发展的三大支柱,同时,化学也走向了精准化,精准合成、检测、计算,此外化学与化工业在交叉与融合,为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科技保障,这些变化告诉我们,未来的化学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宽广的视野,不仅要善于利用化学的专长,去解决其他领域难以解决的问题,还要善于吸取其他学科的营养来丰富化学的内涵,拓展化学的外延,关于如何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政治家的智慧,还需要化学工作者承担应得有责任,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蒋宇扬在讲话中说,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它的发展需要年轻的血液,深圳不仅有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创新创业的氛围和政策。他表示,深圳市科协将以此次举办全国化学奥赛为契机,切实发挥科学组织在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深圳市源头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吸引汇集更多的领导才俊来深圳发展。
陈十一在致辞时表示,化学作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化学专业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正在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在深圳举办,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化学人才关注深圳,推动深圳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与化学有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储备很有帮助。
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亚太区对外技术合作与研发战略主任吴桐女士发言中希望各位营员思索学习化学的意义,并期望大家能在将来学以致用,用化学知识改变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闭幕典礼上,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张希院士代表中国化学会分别向联合主办单位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单位深圳化学化工学会、南方科技大学以及官方合作伙伴陶氏化学等单位颁发感谢证书。
中国化学会竞赛委员会主任段连运教授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高效、务实,学生们通过理论考试、实验考试,最终评出104枚金牌,136枚银牌和100枚铜牌,并祝贺同学们获得丰硕的成果。段连运教授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希望老师们要着眼于学生未来一生,这也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检验我们这个事情是否成功的标志;二是希望老师们加强化学竞赛的研究,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看待,把它纳入人才培养、纳入学科发展,促进化学奥赛进一步健康发展下去。
张希副理事长在闭幕典礼上宣布,第32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将由山东化学化工学会、山东师范大学共同承办,并进行了营旗交接仪式。
相关链接
深圳坪山区
坪山区总面积约166平方公里,下辖六个街道。截至2016年底,常住总人口约52.7万人,实际管理人口约67万人。升格行政区以来,坪山区按照“东部中心”定位,强化中心城区意识,打破“郊区”思维定势,着力打造后发优势明显的科技、产业创新引领区,带动各方面工作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2.1%、15.9%、56.8%、9.6%,四项指标增速均位列全市各区第一。高端企业、创新载体、人才团队加快集聚,以比亚迪、沃特玛、巴斯巴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赛诺菲巴斯德、国药一致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雷柏科技、昂纳信息科技、佳士科技、格兰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初步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承担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任的连片产业片区。
坪山区位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最东端,是走廊连接深汕特别合作区、辐射粤东经济圈的枢纽,也是深圳参与粤东西北振兴战略,带动粤东地区实施“总部+基地”合作模式的关键支点。其中,坪山高新区的规划定位是聚焦实体经济发展的世界一流的东部高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阵地、战略新兴产业集聚的创新高地、连接深汕辐射粤东经济圈的产业核心。
深圳波顿集团
在闭幕式上,蒋宇扬主席代表深圳主办方为深圳支持单位颁发鸣谢牌。其中,作为支持单位的深圳波顿集团(简称“波顿集团”),创立于1991年,是中国香精香料行业综合实力领先的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是深圳市南山区纳税大户,连续14年排名第34位。于2005 年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3318.HK),成为国内香精香料行业首家上市企业,进一步奠定在国内香精香料行业的领跑地位。多年来荣获“全国优秀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中国轻工业香料香精行业(香精)十强企业”,“中国食品添加剂及原辅料十大知名品牌”,“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卓越企业贡献奖”等荣誉。
波顿集团目前业务范围已涉及到食品添加剂、日用化工、烟草、医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主要从事烟用、食用、日用香料香精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自主拥有一系列完整配套的香料香精产业支持链,拥有香精香料行业顶级技术研发团队,目前已获得数千项国际PCT及国内专利;以“波顿”(BOTON)为品牌生产和经营的香料香精品种数万种。
近年来,波顿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占领调香技术、生物合成、天然植物萃取等科技高地,勇于部署和规划发展版图,打造核心技术力量,拓展生物科技、大健康领域等新兴未来化产业,为铸造百年基业奠定坚实基础。未来,波顿集团将继续以发展民族香料香精工业为己任,专注传承弘扬中国香文化,共筑中国梦;立足国内,面向世界,致力成为“创新引领、管理科学、业绩优良、管控有序”的世界级香料香精集团而不懈奋斗。
|
11月28日,在第31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暨冬令营闭幕典礼上,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张希院士和深圳市科协蒋宇扬主席为深圳化学化工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揭牌,宣布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的成立得到中国化学会、深圳市科协、深圳化学化工学会和一群致力发展化学教育的教师们的大力支持。
随后,在深圳市金茂园大酒店会议室,第一届会员大会正式召开。中国化学会综合事务主管王亚茹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代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主任刘正平教授致贺,对委员会的成立表达了热忱的祝福,希望共同促进深圳化学教育界的紧密联系,引领深圳高等和基础化学教育工作者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推动深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经过公平公正的审议表决,会员代表选举出第一届理事长(主任委员)、副理事长(副主任委员)、理事(委员)及秘书长人选。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何传新研究员担任理事长,龙岗区石芽岭学校王书斌校长、深圳中学王东文副校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刘为基校长、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李天才主任、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张玉彬教授担任副理事长,深圳实验学校吴佳君老师担任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