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昱哲“驾飞机”搏击长空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毛永彬2017-11-06
朱昱哲“驾飞机”搏击长空
本报记者 毛永彬

      缘于一次“飞行”体验,他喜欢上航空模型的制作及遥控;从零基础起步的他不惧怕探索路上遇到的错误、失败,大胆尝试,勤奋苦练,积累经验,精益求精,屡屡获奖。他说,航空模型探索实践教会他做事要严谨。他,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级学生朱昱哲。

一次体验 结缘“飞行”

     2013年10月,刚在广州市二中苏元实验学校上初一的朱昱哲还在课余时间里琢磨如何从该校综合实践课程的列表中选出心仪的选修课。该综合实践课程科目有不少,有物理实验班、化学实验班,也有电影鉴赏、茶文化、无线电测向、烹饪课等。一天,校园里出现了综合实践课程航空模型班的招生及报名展位,同期还展出了一台安装了航空模型遥控飞行软件的电脑。他回忆道:“当时负责招生的老师欢迎学生上机体验,对我们说,看看谁能‘开飞机’1分钟而不掉地上。”乍一听,好像很简单嘛。他跃跃欲试,果真就“开”起了飞机。40秒、50秒,“飞”了60秒后,飞机依然在空中翱翔。老师见状,就表扬了他。

      受到老师夸奖的朱昱哲心里美滋滋的。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只有亲自“飞”过前述“飞机”,才知道新手要遥控飞机“飞行”并不是简单的事。“究竟该选哪门选修课呢?”那萦绕心头多时的心事又一次被勾起。尽管很想报航空模型班,然而他仍心有犹豫。恰巧,他发现两位要好的同学就在校园田径场跑道旁。上前一问,原来他俩也正考虑是否选修航空模型课。于是,三人一拍即合,一起报了名,并如愿以偿。

      在当时,航空模型课提供固定翼遥控飞机与遥控直升机两个子科目供学生选修。朱昱哲选择了学习固定翼遥控飞机的制作与遥控。春华秋实,夏收冬藏。他在赖建青、刘立等师长的带导下,勤勉修学,进步不小。

      朱昱哲回忆说,刘立老师不仅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用KT板、碳棒等材料制作“飞机”,还亲自指点学生如何“开”好“飞机”。要从KT板裁出飞机的机翼、机身零件,定点、划线、剪裁等都是基本功。举例来说,“剪裁”的精准度直接关系到“飞机”副翼制作的成败。鉴于此,刘立老师让学生练习用小刀在KT板裁出一条条细长的条块,要求大小均匀、长而不断、平整度优。单单在“剪裁”环节,从零学起的朱昱哲就下了不少苦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探索实践 严谨当先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朱昱哲孜孜不倦在航空模型制作与遥控上大胆探索。当回顾四年来的成长足迹,他感慨地说:“航空模型探索实践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教会我做事要严谨。”

     四年来,在航空模型探索实践的路上,朱昱哲深刻体会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内涵。比如说,新买的锂电池通常不带供电接口,要让其为飞机供电,常常需为锂电池焊接上供电接口。起初,在一次给锂电池更换供电接口时,他刚准备提起剪刀,打算剪一次就把分别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两根导线剪断,一位同学见状及时制止了他,提醒他那样做有可能引发电池短路,十分危险,应逐条导线分开操作;又如,刚入门的他在焊接时也曾不慎让分别连接电池正、负极的两根导线意外碰触,冒出了火花。经过那两次尝试后,他在以后的涉及电的操作中均小心翼翼,做足全电路的绝缘保护措施。

      都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使把航空模型骨架、动力及遥控装置都准备妥当,后续的调试与优化更加考验探索者的毅力与严谨。曾经,朱昱哲满心欢喜地把饱含心血的“飞机”放飞,既有过喜悦和欣慰,也尝过失败的滋味。当飞机做平稳的起降、平飞动作,诸如舵机固定不牢、马达固定不牢、线路未缠妥当(在极端状态下过于松垮的线路可能会与螺旋桨发生干涉)等隐患也许并不会显现;但当飞机一做激烈的飞行动作,上述隐患就会马上暴露出来,可径直引致飞机失控、坠落。错误、失败并不足惧,积累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养成严谨的习惯更为重要。因此,对飞机做全面、细致的检查、测试,无论是在制作还是试飞阶段,这已是他的习惯性动作。他表示:“‘飞行’是一件很严谨的事,马虎不得。”

刻苦磨练 精益求精

      鹰击长空,鹏程万里。要想把航空模型放飞蓝天,娴熟的操控技术不可少。历经航空模型的制作实践和有关空气动力学的一些知识积累后,朱昱哲在师长引导下开始学习三角翼遥控纸飞机的遥控操作。在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中部田径场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和队友训练的身影。

      要让“飞机”处于良好的适航状态,试飞和调整尤其重要。师长不仅作飞行示范,也在一旁观看学生们的操控实况,并及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以前,朱昱哲在做完某项飞行动作后,手指便离开遥控器摇杆。老师见状,指出运动员应当全程保持对摇杆施以按压的手势,手指不应离开摇杆,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对航空模型飞行姿态作精准控制,可随时随地随需做出及时调整。朱昱哲虚心向学,纠正了错误的操控手势,不断从训练、竞赛中学习和改变,还积极为航空模型竞技赛事而备战。

      掌握了常规飞行技法后,朱昱哲开始了诸如殷麦曼航线、失速掉转、六角筋斗等特技飞行动作的学习与训练,向“更快、更高、更强”发起冲击。起飞、拉高、平飞、俯冲、转弯、旋转、降落, “飞机”一会儿直插云霄,一会儿划过长空,它的精彩表演给人以畅快观感。而在那背后,却凝聚了他与师长的心血与汗水。在师长的指导下,他努力让航空模型在直飞时保持平稳,保持高度基本不变,学习航空模型转弯时油门与高度的精确控制的方法,并反复磨练,精益求精。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昱哲多次在航空模型赛事上脱颖而出,赢得一系列的个人奖和团体奖。其中,在个人赛中,他先后获得第十六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卡博”仿真遥控飞机绕标竞速赛第一名、第十七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美利达”遥控飞机追逐赛第一名、2017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遥控特技项目第七名、第十九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遥控纸飞机穿龙门项目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花絮

      在老师赖建青眼中,朱昱哲的心理素质比较好。对此,朱昱哲表示,在比赛中,比的不仅是参赛运动员的实力,心理抗压能力也很重要。比如说,在某次决赛当中,想到很多人在看自己表演,自己不免也会紧张。倘若一心想求胜,其实无助于压力的消解,但稍作思考并冷静一下,保持放松的心态,告诉自己无需“飞”得特别好,只要正常发挥,也一定能赢,这样更有助于自己真实竞技水平的发挥。他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学府,今后将为此目标不懈努力。

图片由广州市第二中学教师赖建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