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paceX完成火箭回收和重复利用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最近对外宣布,我国“组合动力飞行器”项目已经开始研制。这意味着普通人进入太空的成本和门槛有望大大降低,未来该飞行器能够让普通旅客像坐飞机一样进入太空。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发中心副总研究师张永介绍,组合动力是一种新型动力,其基本原理是集成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不同动力模式,取长补短。
据了解,组合动力飞行器在起飞时,使用在低速飞行条件下性能很高的航空涡轮发动机或吸气式火箭发动机;达到一定速度后,使用适应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冲压发动机。这两种发动机只能在大气层内使用,而飞行器到达临近空间,便需使用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一院科研人员介绍,未来的组合动力飞行器可以实现可重复的天地往返航天运输。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院长谭永华表示,融合航空、航天动力技术的飞行器,将是航天运输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长远发展目标。目前研究人员已提出火箭基组合动力(RBCC)、涡轮基组合动力(TBCC)等概念。随着空天融合趋势日益加剧、临近空间开发趋势日益明显,组合动力技术已成为动力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与目前担当航天运输主力的火箭相比,未来的组合动力飞行器有多项特点。除了可重复使用,它无需再苛求发射场条件,而能像飞机一样利用普通机场实现水平起降,既能降低航天活动成本,也为实现航班化奠定了基础;传统火箭“开弓没有回头箭”,而缓冲加速的组合动力飞行器遇到问题还能返回,将进一步保障载人航天活动的安全。此外,火箭飞行时加速太快,会使航天员承受超过体重数倍的负荷,组合动力飞行器通过多种发动机配合工作,可以把过载降低到普通人也能承受的范围,让乘客感觉像坐飞机一样舒适。
张永表示,我国计划用3至5年时间掌握组合动力飞行器相关关键技术,预计在2030年左右实现亚轨道应用和入轨应用。
(付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