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莉探寻家用灭杀蟑螂卵荚良方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毛永彬2017-10-23
本报记者 毛永彬

    她,对生物学科钟爱有加,曾许愿长大以后到种子库工作,乐于与“生命”打交道;她,细心观察,从一次寝室同伴“暴打”蟑螂的经历,联想到人们在控制蟑螂成虫数量的同时,不应忽视对蟑螂卵荚的灭杀,并由此开始了一次“家用灭杀蟑螂卵荚良方”的探究之旅。她,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级学生卿莉。

酷爱生物  曾许愿长大后到种子库工作

    卿莉喜欢的科目有很多,其中就有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还有生物。当与笔者聊及“生物”这俩字——这是从小就让其兴味盎然的学科,她便喜上眉梢,并介绍对生物情有独钟的缘由。

    “很久以前,那时的我还在幼年时期,我就关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已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卿莉说道。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神奇的遗传现象早已引起她探究的兴致。于是,关注有关遗传领域的知识和科技资讯,可以说,已是伴随她一路成长的必修课。“世界上的种子库有很多,里面有很多我感兴趣的知识。年幼时的我已有一个愿望,那就是长大后到种子库工作,和‘生命’打交道。”她自信地说。

    升入广东广雅中学学习以后,卿莉对生物学的热爱有增无减,对教科书、纪录片、以及《人类简史》一类的科普读物等钟爱有加,眼界不断拓展。她曾是广雅中学“水之蓝团队”的一员,参与完成《河涌流淌的故事》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此项活动获第三十二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项目二等奖。在2017年,她夺得了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二等奖。

    上高二那年的一个夏夜,晚自习后,卿莉和同窗一道回到学校寝室。说时迟,那时快,一只飞虫闯入了灯火通明的寝室。“不好!是蟑螂!”“快打!”她刚从同窗的话语中反应过来——“原来,这位映入眼帘的‘不速之客’是蟑螂呀”,寝室同窗立即因为这位“访客”的到来而陷入一场追逐大战,尖叫声、惊喊声顿时交织在一块儿。待喧闹归于平静,她上前一看,蟑螂确已被打趴下了,彻底不动了。几位同学刚刚从“暴打”蟑螂中缓过劲来,而细心的她却发现,那只蟑螂的尾巴还拖着一个呈长条状而两头钝圆的东西,眼观依然保持完好。“那是什么?会是蟑螂的卵吗?”一瞬间,一个个疑问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她决心自行寻找答案。

    经过文献查询和请教老师,卿莉确认,早前的发现那长条状而两头钝圆的物体,是蟑螂的卵荚,与蟑螂的生殖有关。“这物体在书桌的靠墙的部位、衣柜的角落都曾看见过。那么岂不是从那会孵育出新的蟑螂?”她又陷入了沉思。众所周知,蟑螂可传播疾病,是害虫。然而,人们在灭蟑行动中,往往关心的是对成虫的杀灭、控制,而忽略了另一个细节——对蟑螂卵荚的灭杀。

孜孜不倦  探寻家用灭杀蟑螂卵荚良方

    于是,卿莉决心一探究竟,寻找家用灭杀蟑螂卵荚的良方。

    要灭杀蟑螂卵荚,第一步是寻获,只要细心和勤搞家具角落的卫生,发现蟑螂卵荚的踪迹并不难。要知道,蟑螂可是地球的“老住户”了。据研究,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原始蟑螂约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找到蟑螂卵荚后,用细长镊子用力一掐,卵荚随即破损。此外,还可以火烧、用脚猛踩等方式破坏卵荚。哪种方法最佳呢?卿莉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

    用高热固然可以破坏蟑螂卵荚,常用的方式是火烧和以开水烫,然而,在家庭使用上述两种方式,存在一定致伤用户的风险,安全性仍属欠佳;以手捏、镊子夹的方式,能使卵荚损坏,然而外壳破损卵荚会流出里面的汁液,容易弄脏周边环境并造成污染,后续的清理、消毒少不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卿莉从电烙铁获得灵感,可否把夹子与电加热装置合二为一,制作一个可发出高热的夹子用于蟑螂卵荚的环保、有效杀灭呢?

    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卿莉在一个夹子的一边装入一块铁片,另一边添置发热装置,并加入锂电池、开关、指示灯、导线等器件,组成完整的电路。当闭合开关,发热装置开始产热,达到目标温度后指示灯亮,这时即可将其用于蟑螂卵荚的无害化处置,即在夹取卵荚的同时使足够多的热量传至卵荚使其失去活性,再弃之于垃圾桶。此项设计在当年度的广雅中学科技创新比赛中得到评委青睐并获奖。

    在校级创新赛事上得奖,卿莉大受鼓舞。随后,在杜晓捷等老师的指导下,卿莉对前述探究项目作进一步完善,并期待与多种有可能用于灭活蟑螂卵荚的举措作横向对比,比出高下,寻求最佳灭活蟑螂卵荚的方案。于是,她撰写了策划方案初稿,经过师长评改,形成实验方案,开始了另一阶段的实验。

    卿莉从淘宝商家上购置了雌性美洲大蠊(蜚蠊科的一种昆虫,为蟑螂的一种)与蟑螂卵荚各一批,利用学校实验室的生化智能培养箱、微量可调移液器、温度计等器具,开始了探究实验。起初,当看见美洲大蠊在饲养笼里的铁丝网爬来爬去,她仍然会感到毛骨悚然。当实验分别向装有一定数量蟑螂卵荚的试管施以不同温度梯度的热水,不同浓度梯度的白醋、洗衣液溶液、洗衣粉溶液,以及喷雾状杀虫剂、粉状杀虫剂、块状杀虫剂等外部因素,再以牛皮纸简单封堵试管口,设置空白对照组,再把所有参试试管置于已设置了适宜温湿度条件的培养箱,观测各组卵荚的孵育结果。经过对比,她发现以8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来灭活蟑螂卵荚为参试组最佳方案。后来,她综合前后两次的探究成果,形成科技小论文《家庭杀灭蜚蠊卵荚的对比研究》。此项成果在第三十二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