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举办了“第二届传统文化月启动仪式”,4位“汉服社”的同学身着华丽汉服上台表演。而最近,记者在路上逛街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青春美少女穿着各式各样的汉服,在人群中穿梭,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汉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汉服定型于周朝,传承于秦朝。汉代衣冠直接继承自秦朝,如汉蔡邕《独断》卷下:“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
汉服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学校愈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
3月19日,广州市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国学社成员身着汉服,齐聚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辅祭的角色参加了祭花神、游园大型活动,与全市的国学爱好者一同庆贺每年一度的汉族传统节日——花朝节。
记者调查发现,不仅高校、高职、中职等学校,很多中小学校也开展了汉服社团,经常举办汉服表演和相关文化的礼仪展示,还有的举办汉服设计大赛,即是把新时代的流行元素融入汉服,让汉服变的新潮,更有“范”儿!
你言我语
网友YY:“汉族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虽然断了几百年,我们可以再穿起来,华贵的可以在宴会、聚会、节假日穿,平时可以穿些平民百姓服饰。为什么人们可以学外人越穿越露,而不可以穿民族服饰呢?汉族服装大气、潇洒、有气派,我们的服装文化不比任何国家差。”
网友李佳洋:“为什么要穿汉服,因为汉服不单单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更是我们对久违的老祖宗的敬仰,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是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环,也是可使我们与世界其他民族一起盛装的资本。识汉服,穿汉服,懂汉文化,这是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网友华夏嫡胤:“很多人认为穿着汉服夏天热死、冬天冷死。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汉服也有春夏秋冬服饰的分别,也有四季流行的款式,夏有夏衣,冬有冬装。夏天穿的汉服轻薄,有短袖半臂的,冬天穿的汉服有棉袄,高级一些的还有皮裘,外面还可穿披风。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许多道观里面的道士所穿的服装就是汉服的一种,道袍夏天有夏天穿的,冬天有冬天穿的,款式各不相同。”
网友中国风:“很多人觉得,现代人汉服穿着汉服活动、运动都不方便。其实汉服不仅仅只有礼服,汉服是一个门类齐全的服装体系,在婚礼、会见等隆重场合穿戴礼服,在祭祀这种庄严肃穆的场合穿戴祭服,而在一般家居、劳作时有常服。汉服有宽袍大袖的,也有窄袍短袖的,例如汉服有一种形式叫短褐,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劳动时普遍的穿着,丝毫不会影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