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这边独好”,看我们如何“欣赏” ——也说2017年全国高考广东卷作文题
来源:广东科技报2017-09-14
“风景这边独好”,看我们如何“欣赏”
——也说2017年全国高考广东卷作文题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  高三语文教师  陈解仁

      (2017全国新课标乙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最近几年难得的好题。紧跟时代,紧扣生活,大气又接地气;材料大众化,简易化,在审题上不设障碍,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给定较为明确的写作指令,确保每位考生发挥出真实的语文写作水平。在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自由发挥空间的同时,又有效地防止了套作宿构,是一道非常有意义且有很高区分度的作文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要写好今年的高考作文,让自己的作文出彩,笔者认为我们学生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抓住关键,审好题。

      12个“中国关键词”是我们思考的重点,更是写好作文的核心依据,关键词自由组合,“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 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择两三个词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三个关键词‘有机’结合”让“他们‘读懂’中国”,才是行文的关键。另外,材料具有超强的中国元素,时代化,热点化,生活化。所以,具体行文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在“大中国发展话题” 中,结合具体实例, 以点带面,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让自己作文既接地气又不失大气。

      其次,明确要求,悟意图。

      明确的写作指令就是“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这是作文核心要求,也是写作的难点,更是命题者的意图,直接体现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的综合考查。“你认识的中国”要求我们对国家的发展较为熟悉,有过思考;“帮助外国青年读懂”树你我心中的中国形象,不是随便写写,作文内容必须充实而且典型。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立意:如由“长城”“京剧” “中华美食”看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一带一路”“高铁”“移动支付”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共享单车”“广场舞”“ 美丽乡村”聊日新月异的幸福和谐中国,由“一带一路”“大熊猫”“空气污染”(客观正面分析中国一直致力于环境治理与保护)明大国责任的有担当重生态之中国。

      再次,逻辑清晰,明思路。

      作为写作设定对象是“外国青年”,“帮其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利用“两三个关联的关键词”展开写作内容并起到真正“帮助”的作用,这需要深刻的构思,也是写作的深度和难度所在。

      若写议论文, “新材料作文” 一般行文思路“引-立-析-联-结”,本次作文同样适应。先引述材料回应写作指令要求,选好“两三个关键词”,再提出观点,我们对中国的认识是怎样的,帮助认知对象“外国青年”对中国有一个初步的总体印象;再结合中国的发展实例进行客观分析,理性思辨,这是印象的细化和深化;然后对中国整体形象进行总结,这是印象的强化。若写记叙文,则选取典型事例,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寓情于事,寓理于事,重在写出真情实感,可以叙、议结合;若写散文则需较高的语言表达的驾驭能力和丰富想象力,可以叙、抒结合。后两种写好难度较大。

      然后,国家情怀,真情感。

      如果前面四点是写好此次作文的重点,那么“国家情怀,真挚情感”则是作文出彩的关键。抒写真挚情怀,避免假大空。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

      这也是命题者意图的一个核心点。12个“中国关键词”独具特点,都有足够的中国特色,命题者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我们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 “畅说你我心中的大中国”,引导关心现实国情与发展,展示我们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最后,语言优美,重书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学最重要的载体,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素养。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到思想与情感的外化,优美的语言能让文章更加充满内涵而意蕴丰富,也是作文出彩的一个关键;古有俗语“字是文人之外衣”,可见书写的重要性;若能做好这两点,会让我们的作文插上飞翔的翅膀。无论是语言的优美,还是一手漂亮的好字,都直接显现文人气质,是打动阅卷老师的第一珍宝。可是,这两样东西,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练就的,这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从阅读到模仿再到自我锤炼,并形成良好习惯,一如既往,方可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