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科技文化系列报道之六十三 从化钱岗驿道:古道清幽通府城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冯海波2017-07-25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科技文化系列报道之六十三 从化钱岗驿道:古道清幽通府城
古道文化遗迹——国立陆公祠。  充满沧桑的古道。

      文/本报记者  冯海波  图/资料图片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古驿道是2017年广东重点打造的8个古驿道示范段之一,是广州市周边最近的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古驿道。据专家考证,钱岗古驿道和流溪河古水道是清代广州府与从化县之间传递公文的一条官道。从化古驿道沿线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走在曲径通幽的古驿道上,穿梭于绿意盎然的古村落中,感受着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的足迹。看着一座座古老而又别有韵味的房屋,它们随意却不杂乱;偶尔遇到一两座祠堂,零星几口水井,昔日之繁华仿佛又再重现……

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

      从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广州府志》记载,元明之际,从化地处广州以北,西接清远,东达龙门、增城,具备出色的商贸条件。太平镇坐落于广州北郊,是从化的南大门。沙溪河南北向越境而过,为从化提供了良好的航运基础。

      据《明代驿站考》所载,由广州府至从化境内有一条过境的古驿道,经湴湖驿(今广东广州市东北福如)、李石岐驿(今广东从化境内)通往清远县境内官庄驿(今广东清远东高桥)、横石磯水马驿(今广东清远东北旧横石),是当时主要的交通道路。《从化县志》(清康熙)、《广州府志》(清光绪)也记载,清代从化有两条陆路驿道及一条水路驿道。其中,经从化县城、佛子岭铺到白土铺(清远县)的线路与《明代驿站考》大致相近。

      专家考证,从化历史上有陆上驿道和水路驿道。清雍正年间,陆上驿道自南向北途经如今的太平—神岗—街口—鳌头等地,有县前铺、津头铺、牛往中铺、象岭铺、野鸭塘等驿站9间。流溪河从化段为水上驿道,走向自北向南途经如今的良口—温泉—街口—神岗—太平等地,有鼓楼潭、曲江、麻村、石潭、米埗等津渡11处。

      清光绪年间,从化境内通邮主要依靠驿站。1904年从化始设邮政代办所,古驿道功能和作用逐渐萎缩,有的甚至消亡。由此,驿道通过的古代村落和很多集镇也随之败落、萧条。目前,从化境内古驿道主要由2条陆路驿道主线、1条古水路、3条陆路驿道支线组成。其中古水道保存相对完整,沿线仍保留有码头、古城、古村等历史遗迹;而陆路驿道因城市建设和历史变迁,绝大多数已不复存在,仅存的段落目前分布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沙溪水库的三坑口和上清幽村。

古道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扶桑朝弄影,沧海已成舟。浮云归远岫,矫首见长安。”这一明朝从化知县王至章笔下之景,便是钱岗古驿道的一个写照。钱岗古驿道位于从化太平沙溪峒,距离太平镇镇区约7公里。西至钱岗古村,东至上清幽,途径文阁村、钱岗村、颜村村和红石村,全长约13.2公里。古驿道上有众多文化资源,如广裕祠、颜村陆氏大宗祠、陆炜故居、陆氏宗祠、灵秀坊牌坊、文阁墟等古建筑,以及钱岗古村的陆氏家族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沿古道从钱岗古村到红石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洞涯陆公祠、国立陆公祠和国敬陆公祠。三个祠堂坐北朝南,祠堂前面是个大池塘,俗称“风水溏”。远远望去,整个建筑布局给人一种“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豁然开朗”之感。村内老人介绍,这三个祠堂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军队某部的指挥部,后被日寇发现后,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如今在祠堂的外墙上,战斗的痕迹依然历历在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个公祠成为了当地乡政府办公所在地,后来又改造成了学校。

      沿着祠堂,继续往东走,穿过一片荔枝林,便到了红石村“古大门”处。古大门的闸槽保存依旧完好。据村内老人介绍,红石村形成于明末清初,最初的村民由颜村搬迁而来。村中一座座古老的民居错落。一路向东,沿途是沙溪水库大坝、三坑口古驿道遗址及指路石。据介绍,因为当地有三条溪水汇聚,老人们就叫它“三坑口”。古驿道上的指路石高约半米,半截没入土里,爬满青苔。由于风化严重,石碑字迹已经模糊,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写着“右太平墟,上往街口,左往派潭”,意即这里是三条古道的交汇处:一条通往太平镇,一条沿下清幽、上清幽到街口、江埔,还有一条到派潭。

古村曾获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

      钱岗古驿道中的钱岗古村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比从化还要早200多年,因此有“未有从化,先有钱岗”的说法。历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800多年来,这里保留了古而不拙、稳而不踞的古朴风貌。钱岗陆氏是“宋末三杰”名臣陆秀夫的后裔。如今,这里的村民大部分都姓陆。

      古村内大小屋舍千余间,有四座门楼,九间书院,三座祠堂,四座更楼,错落有致。村内的巷子多又深,且迂回曲折,房舍、祠堂、棚厅、水池等一应俱全,是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穿行其中,仿佛可以遥见村落过去的繁盛与荣光。村内有一宗祠,名为陆氏广裕宗祠,与北京故宫同年修建,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这里供奉着两位载入汗青的陆氏名人——陆贾和陆秀夫。据了解,广裕祠于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岗古村内有4座分为四向的门楼。每个门楼附近又有一座更楼。四个门楼分别是东门“启延门”、南门“震明门”、西门“镇华门”、北门“迎龙门”。每个门楼都有坚固的大门,每晚定时关闭。门楼之间用古老的青砖围墙连接起来,它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村落,同时也营造出一个守望相助的城堡。村子外还有—条“护村河”。古村西更楼有一木雕封檐板,名叫“江城图”,其内容反映了清代康乾盛世时广州珠江北岸20余公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貌,雕工精湛,这件无价之宝被文物专家称为广州的“清明上河图”。而古村的东门口有一座挺立的青砖牌坊,名为“灵秀坊”,约6米高。穿过灵秀坊,走过几间明砖古屋,村子的公共场所东门更楼出现在眼前。有专家研究后认为,至今仍能完整地看到钱岗古村外廓分明的方位和严谨的格局,可以推想,建村的当初该村就有了完整的规划。

相关链接

从化推动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

      从化古驿道的陆路线路长约136公里。古道穿山绕河,沿途风光秀丽,分布有古村落、古建筑、古遗址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从化区将重点打造钱岗古驿道约14公里的示范段。这一段古驿道起点在文阁墟,终点是上清幽,沿线有钱岗古村、广裕祠、颜氏宗祠、陆氏宗祠、三坑口指路石等重要古遗迹节点。作为广东省首个古驿道示范段试点项目,钱岗古驿道将为南粤古驿道建设树立建设标准和示范效果。

      据了解,从化已成立了古驿道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了《广州市从化区南粤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建设工作方案》,着力推动古驿道建设工作。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规划编制、古驿道遗存的保护与修复、古驿道线路的建设(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及其辅道)、配套设施与节点(驿站、驿亭)建设、标识标牌建设、交通连接线建设等。

      目前,《从化区古驿道文化线路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和《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古驿道示范段详细规划》这两份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该区也按照“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的基本要求,坚持“完整性、原真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的原则,编制了《从化区太平镇钱岗示范段项目库(2017~2020)》。下一步,从化区将做好重要节点的活化利用,不断挖掘背后的故事,突显古驿道开发利用的价值。此外,还将古驿道开发建设与美丽乡村、徒步登山路径相结合,以打造古驿道文化线路为主线,探索沿线村镇文化、旅游、体育、特色农业等发展新路径,以古驿道、特色古镇、古村为引领,结合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欠发达的镇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