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近日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对桃金娘抗耐药菌活性成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也先后在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桃金娘科约有130属,4500-5000种,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地区、马达加斯加、亚洲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澳大利亚、太平洋各岛屿、以及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约有10属(包括引入栽培的5属)121种(50个特有种,32个栽培种)。桃金娘为该科桃金娘属的模式种,也是国内唯一种,是岭南地区分布和用途都非常广泛的药用植物。
华南植物园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研究组刘洪新博士在邱声祥研究员和谭海波助理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桃金娘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新颖结构的间苯三酚类衍生物,主要为间苯三酚与单萜及倍半萜的杂二聚产物;通过多重波谱解析、ECD计算、X-ray单晶衍射以及全合成等方法,确定了这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绝对构型。研究组同时发现,tomentosenol A和tomentosone C等化合物有良好的抗革兰氏阳性耐药细活性。
该研究工作陆续发表在化学领域知名期刊RSC Advances、Organic & Biomolecular Chemistry以及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上。该研究成果也得到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启动基金等方面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