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或相关教师缺乏等原因,聘任兼职教授为学生上课,是一种很正常的学术现象。高校吸纳术业有专攻的人才,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惠及更多的大学生,本是一种优势互补、各取所需的双赢之举,亦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在美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里,也有兼职的教授职位。尽管每所学校聘请兼职教授的条件、期限、待遇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 但是,这种基于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模式有时并没能赢得一边倒的喝彩,反而屡遭质疑,其中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个别高校将兼职教授作为随意相送的名誉和头衔,如聘任名气很大而学术水平却不高的某些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政府官员乃至“网红”等为兼职教授,却没有问过师生的意见,或公开征集民意,于是闹出不少笑话。
因此,高校做好聘任兼职教授工作,前提是做到程序正确,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本着两厢情愿、公正公开的原则,遵照学校师生的意愿,在程序上一步步来。高校要让师生知道,学校和院系聘了谁为兼职教授,兼职教授专长在何处,有怎样的教学规划等。如果在学校师生、校友不知情的情况下,草率聘用某人为兼职教授,既不透明也不公开,无疑会引发质疑,也会给学校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从现实来看,许多高校有兼职教授聘任管理办法,但往往执行不严谨不到位,说明监督缺位或监督机制不完善。而公开结果,加大监督力度,无疑是减少不合格兼职教授出现的重要一环。
(科学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