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进院基因编码的荧光探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活体内细胞追踪提供了高灵敏平台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张建列2016-09-05

 本报讯(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冯春)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储军副研究员主持研发的新型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蛋白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了在小鼠脑内单一波长激发双色荧光成像和高灵敏的生物发光成像,并在Nature Biotechnology 杂志发表。

 作为报告基因之一的荧光蛋白广泛应用于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研究,比如蛋白定位和动力学、细胞标记和药物研究。其中,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蛋白尤为重要,因为它实现了单一波长激发下的同时实现双色荧光成像,这为同时研究两个快速分子事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目前大斯托克斯位移荧光蛋白的亮度较低,而且只能与青色荧光蛋白(CFP)联合使用。由于绿色荧光蛋白(GFP)为目前最亮的荧光蛋白,如何寻找与GFP类似激发光谱的橙色或红色蛋白蛋白(大斯托克斯荧光蛋白)成为国际上的难点。 

 储军副研究员开发的青光可激发的橙色荧光蛋白CyOFP不仅在激发光谱与GFP类似,而且亮度也类似,成功实现了双色荧光成像的同步化问题。此外,利用生物共振能量转移原理,将CyOFP和目前最亮的荧光素酶Nluc融合,成功开发了目前最高灵敏度的生物发光探针Antares,它的灵敏度比目前最常用的Nluc要亮13倍,为活体内细胞追踪提供了高灵敏的平台。 该项目是储军副研究员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紧密合作完成的。今后研究将进一步提高CyOFP的亮度,使其能够提高其在细胞和动物体内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