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开幕 零距离接触炫酷气象科技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刘肖勇2017-05-27


    本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董永春  杨群娜)日前,以“科技强国 气象万千”为主题的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广东省副省长邓海光,中山大学校长罗俊,科技部、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参观气象科技成果展与科普互动体验区。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主持启动仪式。

    刘雅鸣表示,作为科技型事业,气象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气象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强化科技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气象现代化。希望通过举办气象科技活动周,展示气象科技最新发展成就,推进社会各界更好地关心了解气象科技进展,共享气象科技发展成果;为务实深入地开展气象科技合作交流、成果转化推广和技术普及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社会各界感受气象科技魅力,激发科技创新创造的兴趣。

    此次气象科技活动周在广州市举办主场系列活动,包括组织气象科技成果展、气象科普体验活动,邀请院士专家和国家级气象科研院所学术带头人等开展科学论坛和学术沙龙,组织第三届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等。

    在气象科技成果展中,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MICAPS4.0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业务系统、气象立体综合观测系统等气象科技“重器”悉数亮相。5月21日,刘雅鸣、邓海光、宇如聪等在广东气象科技创新展区听取展览讲解。

    在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国各地气象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和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将同步举行开放活动,并开展气象科技下乡,以及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等系列科普活动。

    本届气象科技活动周由中国气象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广东省政府、中国气象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广东省气象局、广东科学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各有关单位等承办。国家级气象业务科研单位、合作高校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全国气象科普基地参与活动。

聚焦

气象科技成果展人气爆棚

    在广东科学中心举行的气象科技成果展分为综合气象观测与信息网络科技创新、气象预报预测科技创新、公共气象服务科技创新、重大科研项目与科学试验、广东气象科技创新等板块。服务于工业、农业、水利环境、林业畜牧、商业外贸、航空航天、城市建设、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旅游保险、科技教育、粮食能源、体育卫生、国防外交、军事等多领域的酷炫气象产品,同台比拼。

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全国陆地区域5公里分辨率的0-10天的精细化气象要素格点预报业务、集合天气预报、MICAPS4.0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业务系统等亮相展会,为公众呈现成就天气预报的“幕后英雄”。展区还呈现中国气象观测系统体量庞大的观测站网布局情况,涵盖地面、探空、雷达、风廓线、GNSS/MET、环境气象、海洋气象等多领域、全方位的立体综合观测。

    气象科普体验活动区更是人气爆棚。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通过搭建3D场景,重现台风等天气过程和自然灾害“现场”,公众可以身临其境“触摸”云朵、感受大气环流,模拟体验天气预报员,与气象机器人进行互动,通过各种丰富的游戏环节和现场体验,增强公众的参与度和沉浸感,更好地传播和推广气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