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吃木星之前,我们首先得先了解一下这个太阳系内,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但为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
别看木星那么大,它可是一个气态行星,充满了液态氢。木星的内部有一个岩石的核心,这个岩核有10个地球质量那么大,正是这个岩核让木星在早期的时候捕获了大量的挥发性物质,就是这样像滚雪球一样,滚出了全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这个岩核大部分是金属物质。如果要吃一口这个岩核,找一块金属的陨石,如果是陨铁的话,可以找一块铁块咬一下味道。
如果不是吃岩核,吃岩核外面的液态氢,就非常危险。
为什么?因为,尽管木星比地球的密度要低,但是它有巨大的质量,在这个行星的内部高温高压,木星内核在巨大压力的挤压下温度高达3万度,这样的高温虽然还不足以引起核聚变反应,但却能不断地往木星的外缘辐射,科学家猜测认为木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比起从太阳上接收到的太阳风要多,其内部产生的热量也引发了木星液体层的对流,大红斑正是木星液态层对流而行程的。大红斑的直径可以容纳下3个地球。
在3万摄氏度的环境下,原本是气态的氢气也被压缩到极点,形态发生了变化。1936年美国科学家维那对氢转变为金属的压力作了首次计算,提出了氢转变为金属的临界压力是在100万到1000万大气压的范围以内。我们若是想要吃一勺金属氢,可以先找到一台万吨水压机,然后再使用水压机对液氢施压,或者能够弄到一点点金属氢满足食欲。但是这样得到的金属氢在失去外力约束后,会迅速变化回原先的气态。
这是什么状况呢?假设一股神秘力量使得金属氢在进入我们口中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仅在在我们闭嘴的一瞬间失去保护。那么1立方厘米的金属氢在恒压膨胀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呢?首先1立方厘米金属氢约摸会膨胀为7.5升氢气,在这期间题主会被氢气口爆……还不止口爆:金属氢原来携带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会把我们的上半身烧掉。
所以吃木星的吃货命运,还是很悲惨的。我们还是吃回我们地球上的美食吧。
供稿:袁凤芳 文字整理: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