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科技文化系列报道之四十一南风古灶:见证佛山陶瓷兴盛的文化遗产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冯海波2016-08-15

      建于明朝正德年间的石湾南风古灶,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佛山陶瓷业繁盛时期生产技术进步的产物,是我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对佛山石湾陶瓷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南风古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且延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龙窑。

佛山有悠久的制陶历史

     佛山是我国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岭南陶都,更是目前我国建筑陶瓷的主要产地。“佛山冶陶,始于汉世,兴于明清。”考古资料证实,西樵山现存的新石器时代大型石器加工场以及市郊澜石镇河宕村贝丘遗址,充分表明佛山悠久的制陶历史。佛山制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早在汉代就在岭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市郊澜石东汉墓出土的水田附船模型、歌舞俑和动物陶塑俑, 就是这一时段陶塑工艺制作水平的突出代表。佛山人很早便在石湾东面的大帽岗一带采泥制陶,至唐代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品生产。在唐宋时期, 石湾窑的出口量在广州出口商品中仅次于丝织品,因此,海上丝绸之路又称为“海上陶瓷之路”。

      明清时期,佛山陶瓷业进入全盛时期,“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谚曰:石湾缸瓦,胜于天下”。乾隆年间,石湾陶业分别进行专业生产,共有23行,品种千个以上,鼎盛时有陶窑107个,陶工达6 万之众;当时石湾的陶器遍及两广并流传海外,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石湾人在建窑、陶土材料的选用和制胚技术等方面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陶塑艺术更日臻完美,赢得了“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

南风古灶是最具南方特色的柴烧古龙窑

      广州市文博研究院研究员闫晓青认为,陶瓷是最能代表佛山历史文化的,“尽管佛山还有其他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佛山陶瓷。”她表示,一方面,佛山陶瓷业历史悠久,留下了不少历代窑址以及与陶瓷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南风古灶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南风古灶见证了中国陶瓷业的风雨历程,五百年来窑火不断,薪火相传。同时,佛山陶瓷的影响力为海内外所认可。当今佛山的建陶业发达,是中国陶瓷的三大产区之一,其市场份额占了世界的四分之一,中国的百分之六十,远销世界74个国家和地区,“佛山陶瓷的经济影响力举世闻名”。

      闫晓青说,南风古灶是我国最具南方特色、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好、并延续使用至今的唯一柴烧古龙窑。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年),位于现石湾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的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灶的炉口正向南方,总长为34.4米,窑面有火眼29排(每排5个),有4个用于产品出入的灶口,最高时窑内温度达1300摄氏度。近500年来窑火不绝,而且坚持着亘古不变的手工艺操作。近年来,以南风古灶为中心,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经不断的开发建设,南风古灶旅游区的面积已近四百亩,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研讨、参与、购物于一体,下辖南风古灶、陶塑公园、绿舟孔雀园三个景区。南风古灶主景点,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还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林家厅、高庙偏厅,生态奇观古灶榕风,石湾古老制陶场景的古寮场等。在古寮场,还配备了游人互动的活动,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制作陶器。在古村落中,还有一批古民居,改造为国际艺术村。国际大师工作室、岭南民居创意村、艺术家工作、生活的场所都吸引着众多游客。

      闫晓青认为,南风古灶是石湾窑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窑对研究明清时期制陶业的专业化生产、龙窑形制结构以及烧造技术的演变等一系列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她建议,依托南风古灶,进一步挖掘深化陶瓷文化内涵。“应加强在考古、历史、艺术、烧造工艺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充分认识南风古灶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挖掘陶瓷产业的文化内涵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张玲认为,佛山不仅具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从宋代到明清时期都是全国民窑的主要产区,如今更是我国建筑陶瓷的重要产地,以及建筑陶瓷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佛山陶瓷遗址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能为一种已经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见证,应该属于文化遗产。”她建议,佛山应挖掘当地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大力发展陶瓷文化旅游,尤其是文化遗产旅游,有助于提高当地陶瓷产业的文化内涵,加快促进陶瓷产业升级。

      张玲说,佛山的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现存较有代表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高灶,以及佛山祖庙的陶瓷瓦脊等。南风古灶的出现,是石湾制陶业繁荣时期生产技术进步的产物,是陶瓷生产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也是中国南方陶瓷生产技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高灶是与南风古灶同年代建成的同类龙窑。2001年7月,南风古灶和高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以“连续使用至今的最古老柴烧龙窑”载入大世界吉尼斯大全。我国绝大部分的古龙窑已为现代化煅烧手段所取代的今天,南风古灶巍然屹立在现代化的新陶都之中,被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

把陶瓷文化旅游做大做强

      张玲教授表示,经过多年不断发展,佛山陶瓷文化遗产旅游已有一定的基础,南风古灶景区等已成为当地陶瓷文化主题较为知名的景区之一。陶瓷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与陶瓷相关的古窑址、生产作坊、博物馆、陶艺街、陶艺广场、节事活动、工业旅游和创意园区等。佛山地区有悠久的河宕贝丘遗址、石湾大帽岗和南海奇石唐宋窑址、石湾海口龟山宋元窑址、五百年薪火不断的南风古灶、高灶、陶师庙、丰宁寺、美术陶瓷厂等众多的陶瓷文化资源。她建议,应坚持静态展示和动态活化的有机结合的旅游开发理念,进一步挖掘佛山陶瓷文化,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张玲说,佛山物质性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但是非物质的陶瓷文化遗产开发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坚持动态活化的开发原则。因此,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和工艺技术保密的前提下,可以将陶瓷加工制作原料、陶瓷坯料、陶瓷釉料、原料处理、坯、釉料制备、坯体干燥、粘接、修坯与施釉、烧成与窑具、陶瓷装饰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进行开发与挖掘,让旅游者熟悉和了解陶瓷生产的全过程。“陶瓷工艺项目如陶泥、撂泥、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等制作工艺予以开发,鼓励旅游者动手参与到具体的制作工艺中去,旅游者通过现场亲手制作,能够尽情领略陶艺创作的乐趣,增强对陶瓷文化的感性认识。”

      张玲教授建议,佛山应把旅游地资源、旅游服务与旅游设施和旅游客源市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三者同步规划为其指导思想,对旅游业发展做出战略构思。在景区规划上,以南风古灶等重点文化遗产资源为核心,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形成颇具特色的陶瓷文化遗产旅游专线;在项目开发上,充分挖掘当地的民风民俗文化,使文化遗产游与自然风光游、民俗文化游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加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与娱乐性;在市场营销方面,积极进行旅游市场调查,明确主要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旅游需求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陶瓷文化营销方案。充分运用多种营销媒介以及创新营销方式,进行陶瓷文化整体品牌营销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