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微电影爱好者,自学摄制,自筹器材与道具,自主创作,影片作品虽不算多,但有的寓意深长,有的饱含浓情厚谊;他,热衷于动手做小制作,诸如拼装收音机、制作小时钟等对其而言轻而易举,小作品别具匠心,不乏创意。他,就是本期封面人物——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高二级学生曾伟杰。
自编自导 爱拍微电影
约见曾伟杰那天,他正在课间忙于筹划最新一部微电影的拍摄事宜。身为微电影爱好者的他已拍过四部作品。而今,他和好友联袂创作的是其第五部作品——《梦想》,这是学校美术老师所布置的一项作业。
初一那年的寒假前夕,就读于花都区新华金华初级中学的他获悉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校方拟征集主题为“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微电影并评奖,参评作品须于寒假后的新学期开学就上交。“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便开始一边自学有关微电影的知识,一边琢磨剧本;一边筛选拍摄手法,一边招兵买马。得知他在为拍摄微电影而倾注心思后,家人并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主业,作为学生就应该在功课上多下功夫多努力,少在其他事情上浪费时间”。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拍微电影少不了知识也缺不了器材,缺乏家人的支持的他没法购买微电影的相关书籍,只好从互联网去探求一个个问题的答案;没有摄像机,他唯有向朋友外借普通相机。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找演员、备道具、说戏、拍摄、剪辑……自编自导,自主创作,他的“微电影梦”就此起步。拍摄路上杀出的一个个拦路虎从未吓退他对微电影的参与热情,反而成为他追梦历程的一块块垫脚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剪辑后那历时一分多钟的作品,却是他和五位演员的一整天辛劳的结晶。其剧情是:一位姑娘,起先在路边玩手机,接着把手机放入手袋;突然,一名男子飞车抢夺姑娘手袋并逃窜……那一次,他收获了校方颁发的奖励——一个印着“一等奖”的记事本。
奖品虽小,却弥足珍贵。此次尝试,作品一炮打响。到了初二那年,曾伟杰与三两知己好友联手拍摄了一出心理剧。那是讲述了一位学生在面对自我目标设定、家人及老师深切期望等多重压力下一时手足无措,随后发生抑郁,后来在同窗的关心与陪伴下,获得学校心理老师的开解与帮助,勇敢走出抑郁阴影的故事。这一作品在学校当年的心理节活动上展示,再度收获好评。影片创作的梅开二度,让他增强了自信,并开始学习、钻研配乐和诸如倒放、慢放、淡入、淡出等特效在作品上的应用,并在后续的影片摄制实践中大胆使用。到了初三那年,他借来手持摄像机,与毕业班同学共同录制了作品《我们那些年》,微电影中既包含有每位同窗的容颜笑貌,也有几位班干部对班集体的告白赠言,还配上了背景音乐《那些年》、《和你一样》,令这份别出心裁的毕业纪念礼物饱含同窗浓情厚谊。
微电影的拍摄尝试不仅让曾伟杰积累了知识与经验,磨砺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坚强意志,更重要的是,“我从中深刻理解到了守时的重要性。此前,曾与剧组成员约好第二天上午九点整集中,却有人十点钟才来到,这影响到了整个团队。而我的座右铭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也在提醒自己,答应别人的事要竭力做到。”
推陈出新 小作品不乏创意闪光
“从小我就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制作。”一有动手锻炼的机会,曾伟杰就不会轻易放过。初一那年,校方组织学生参与中小学生收音机拼装竞赛。他报名参加赛前培训,从零学起。当时横亘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电路图的识别和各元器件的辨认;而第二个难题,则是在短时间内练就合格的元器件焊接技能。于是,识记元器件符号与标识规则、学习焊接技能、学后反思等就成了他当时课余时间里的“新功课”。如此循环往复,勤学苦练的他进步很快,熟能生巧。加入了松香药芯的焊锡丝在焊接时,容易生烟,他不喜欢这些烟雾的气味,便外购一个原用于家用电脑中央处理的散热风扇置于电路板侧,用于驱散上述气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就读初一、初二级期间,连续在两届花都区中小学生收音机拼装竞赛上夺得了中学组一等奖。
升学秀全中学后,刚上高一的曾伟杰得知校学生机器人社拥有可供学生动手做小制作的教学平台与便利条件,他便报名加入,并如愿以偿。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机器人社,除了师长的入门引路与解惑以外,社员主要依靠自学、尝试来增长见识、培养技能。起初,在培训课程上,学长让他学习机器人的图形化编程,对此并不感兴趣的他没能坚持下去。到后来,他发现,诸如机器人结构组件组装与改造、基于Arduino平台的小制作创作等动手实践却是他自己所钟爱的。而家人所持的“以学业为重”的态度,对他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小制作的事情上不予支持,也不明确反对。于是,他没有购买相关书籍,而是转向互联网,来探知求学历程的一个个迷惑。
学练相长,学以致用,曾伟杰迈出了大胆尝试的步伐。比如,为让“垃圾分类机器人”执行任务时能更稳定地循地面黑线行走,他设法降低了用于识别黑线的灰度传感器安装高度,旨在保障传感器识别黑线的准确度与精度。又如,为规范住校生管理,秀全中学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学生宿舍晚间就寝时间一到,就不允许使用明火或一切用电设备照明看书或做作业,违者一经发现,依规责罚;使用手电筒、手机等均属违规。他尝试用旋钮开关、布有多个LED发光点的细长型灯管、微型便携电源及若干导线,制作了一个外观形如三棱柱而且可在一个侧面发光的“长条灯”。这样在晚间熄灯后,还能在趴着或侧卧姿势下,把“长条灯”置于书页上,借其光线再看一会儿书。诚然,他很清楚这样的尝试无助于用眼卫生,也并非挑战学校制度,而是在这一特定情形下解决问题与需求的“新思路”。这一作品在2016年花都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被评为三等奖。
此外,注重守时的曾伟杰还创作了两个同款的姊妹时钟,分别命名为“Mr. Clock”(时钟先生)、“Miss. Clock”(时钟小姐)。其中,“Mr. Clock”由Arduino模块、时间模块、控制模块、蜂鸣器、显示屏、电源装置、控制按钮等组成,并以建模、3D打印的方式设计、制作了其长方体形状的外壳。其工作原理是,基于Arduino平台,时间模块把时间、星期的参数信号导入控制模块,经处理后,时间信息于显示屏呈现,而且倒计时、闹钟功能一并具备。另外,他给“Mr. Clock”增加了字母随机数、四位随机数生成器的功能,并将Arduino平台原来用于监测内部温度的功能开发为温度显示,还加入温度校正功能。在他的调制下,蜂鸣器不再输出单调的蜂鸣音,而是悦耳的旋律“卡农”。他表示,这两个姊妹时钟,连同自己早前制作的一个两轮平衡车,计划于今年四月份举行的学校科技节活动上,作为校机器人社特色作品的一部分在全校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