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6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主办的“科创广东·技术经理(纪)人进阶赋能培训”在广东工业大学(沙河校区)收官。本次培训通过系统性课程设计与实战经验分享,为近70位来自全省各地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相关人员搭建从理论到实战的课程。
本次培训特邀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旭、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家玉、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产业处主任周宇、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主任穆卫锋、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副会长骆坤明、广东争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创始人郑红萍共6位行业权威担任导师,为学员们带来科技政策解读、成果转化案例分析、实战经验分享。本次培训由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利蕴仪主持。
开班仪式上,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副会长兼法定代表人陶欢作开班动员。他表示,“科创广东”场景运营项目(以下简称“科创广东”)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创中国”数字平台在广东的落地项目,“科创广东”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负责实施。“科创广东”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培养技术经理人、搭建全省三级联动的创新网络、深入企业调研、精准对接需求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在这宏大蓝图中,技术经理(纪)人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犹如沟通科技与产业的坚固桥梁,是跨越成果转化“死亡之谷”、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中坚力量。他希望学员们以此次培训为起点,携手合作,共同践行科技成果转化使命,为“科创广东”持续注入澎湃新动能,助力广东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随后,在本次培训中6位主讲导师通过各自的实战经验与案例分享,为学员们呈现了一场场干货满满的沉浸式教学。
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主任穆卫锋介绍了科技服务业及技术转移服务的规范并演讲了《人工智能形式下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他表示通过AI的智能化赋能,让技术转移从传统的“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网协同”。通过产业洞察与AI工具应用能力,推动更多“实验室创新”转化为“产业爆点”。
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副会长骆坤明演讲了《技术经理(纪)人概述与角色认知及广东省工程系列技术经纪专业职称申报政策》和《科技金融》,他指出技术经理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单摆渡人”,也是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职业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路径,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成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核心力量。
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旭演讲了《学好科创政策,做职业化技术经理人》并表示技术经理人要具备谈判协调的能力,同时技术转移的本质是资源的时空重组,而政策是重组过程中最关键的“连接件”。将政策内化为思维方式,外化为行动准则。学会实时捕捉政策热点、预测政策趋势,真正成为“站在政策风口上的领航者”。
广东争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创始人郑红萍带来了《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法律实务:合同法、公司法与知识产权法理精要》,她详细解读合同法、公司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内容,通过技术合同权属条款设计、公司法作价入股创新模式、知识产权快速确权及开源技术合规审查等手段,构建“预防—化解—救济”全流程风控体系。表示技术经理人既要懂技术逻辑,更要懂法律边界。以合同管理筑牢风险防线,用政策红利激活转化动能。
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李家玉演讲了《以企业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实践经验、案例分享》,他强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实验室成果多、市场落地少”的困境,需要构建了“需求挖掘—技术评估—对接撮合—定制化服务—跟踪孵化”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广州先进技术研究所产业处主任周宇演讲了《推动科学研究、概念验证、孵化落地、推广应用一体化成果转化分享报告》,他指出技术经理人不能只做“牵线红娘”,而要成为“产业设计师”。以市场需求为指南针,以商业策划为导航仪,以资源整合为引擎,方能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业爆点。
本次培训不仅搭建了技术转移从业者的交流平台,更为推动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标志着全省技术转移人才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未来,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将依托“科创广东”,进一步强化需求对接、资源整合和全流程服务,让更多结业学员吸纳到“科创广东”科技服务团中,成为撬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支点,助力广东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示范标杆。
本次培训是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牵头、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主办,广东省科协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粤港澳信息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园、广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共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支部、中共广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支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