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健康领域研发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报告会在深圳举办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5-04-23

深化合作 共筑未来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陈洁)为促进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提升公共安全与公众健康水平,4月12日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在深圳举办了安全健康领域研发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报告会。来自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分析测试机构、医疗机构、投资机构及相关行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安全健康领域研发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报告会现场.jpg

 

《分析测试学报》编辑部主任龙秀芬、佛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梁炽琼、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总检验师王淑红分阶段主持会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监管局三级高级主办张芳出席此次报告会并致辞。

 

报告会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路演的形式,包含项目PPT介绍、产业专家点评及投资专家点评。来自国家级创新机构及高校的6个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分别就研究的核心原理、技术优势、市场应用分析、成果应用现状等进行介绍。

 

其中,科技部科研用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研究员牛刚带来的“TM2肿瘤转移阻断剂新药研制与应用”项目。这是国际和国内首款针对肿瘤转移的阻断药物,目前该类药物已经进入科研成果转化的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矫形与创伤外科学系、博志生物科技研发总监黄冕博士关于“新一代同步自体模PL-QCT局部骨密度骨空洞检测系统”的项目,首创三维骨密度评估体系,为骨科精准诊疗树立了新标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岭南中药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王魁带来“大宗高值南药僵蚕的规模化养殖”项目,为僵蚕药材品质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提供了具体方法,产生实际经济价值。

 

暨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广东省抗体药物与免疫检测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唐勇介绍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具有全自动化操作、高通量检测、结果客观等特性,在消化科及体检科室的大规模筛查和健康管理中有重要价值。

 

华南师范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陶文艳讲述了“实时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分子的电化学传感平台构建”。此项检测平台设备低成本,小型化、便携易用,使检测时间缩短至10分钟至15分钟,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深圳艾维迪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伟介绍了“光—声活体小动物多模态影像系统——脑科学与纳米材料研究新工具”。该系统可为研究人员提供实时、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非侵入实时活体影像,是实现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研究的可转化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本次会议邀请了5位资深产业专家,分别是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寿,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二级教授、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会长吴惠勤,深圳氧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亦武,深圳市格物正源质量标准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深圳市恒信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研究院院长刘梅森。专家们听取了汇报人对项目介绍后,分别从项目的技术成熟度、市场竞争力、业务拓展面等方面进行了点评,为项目的最终孵化提供参考。

 

本次会议邀请了5位投资专家,分别是深圳市玖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季朝哲、深圳中欧基金有限公司风控总监彭征、香港衡山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副董事长曾韵、深圳市绿之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铁君、北京宝利翔源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总监孙海瑞等。专家们听取了汇报人对项目介绍后,分别从市场趋势、投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度问询,并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和市场服务,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资产单列管理改革,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分析测试和实验室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研究成果浩如烟海,但是大多数被“束之高阁”,停留在论文和专利阶段。为使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在深圳国际安全健康测试技术学术会议中设立研发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报告会。作为大会重要板块,报告会旨在充分挖掘分析测试相关领域的优秀科研成果,搭建“政产学研用金”对接平台,使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衔接。未来,深圳市分析测试协会也将逐步建立完善企业需求库、科研成果库、金融信息库、专家人才库等,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不断优化科技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依托深圳国际安全健康测试技术学术会议这一专业平台,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