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穗知保)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实施计划(2023—2025年)》,加快构建便民利企、高效协同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经过3个月试运行,广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于2025年4月18日正式上线启用,标志着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
作为全市“一站式、集成化、便利化”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该平台设置政策咨询、办事指引、转化运用、综合保护、企业空间、产业专题、数据资源、知产服务等8个主要功能模块共计30余个栏目,完整覆盖全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深度服务3000家以上备案企业和创新主体。用户可通过平台一键获取政策解读、数据资源、课程服务等公共资源,实现“需求精准对接、服务触手可及”。
在支撑产业创新方面,平台整合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10类知识产权大数据资源,为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免费提供1.68亿条全球专利数据,9133万条主要国家和马德里商标数据、2500多条地理标志数据,6.7万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数据的查询服务,提供88个产业专题数据库。通过动态发布产业分析报告及风险预警,创建自主管理知识产权智能化的企业空间,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此外,平台引入创新应用大数据画像、AI智能诊断等技术,为企业生成专属的全景式“专利体检报告”,精准识别侵权风险和技术空白,助力企业提升专利质量与风险防控能力。
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高发问题,平台依托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广州分中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集成美国“337调查”、跨境电商维权等高频纠纷应对政策,并联动跨国专家库、海外法律数据库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案例解读—风险评估—应对策略”全链条服务,助企出海远航。
公共服务是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的基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广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将引入多元化的服务主体、促进不同服务主体之间的协同创新,促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助力广州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赋能新质生产力,激发创新活力。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