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每个家庭的必需食品,每天炒菜都少不了它。大家在买食用油的时候,是否犹豫过是买大桶装还是小桶装?但看到大桶装的油比较便宜时,可能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桶装。但是开封后的油长时间放置,继续使用会存在一定隐患。
油放久了当心氧化
虽然大桶的食用油更划算,但从开启到吃完一整桶油的时间也会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脂肪氧化不宜再食用的情况。大家可能会很困惑,食用油闻起来没有什么异味,看着也没什么变化,脂肪氧化是怎么来的?
桶装食用油拿回家打开使用后,随着食用油的减少,桶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油与氧气的接触越来越多。而食用油里面含有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在氧的作用下,会发生自动氧化反应。这个过程相对较慢,但如果大桶食用油食用很久,同样会有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生成。
如果不小心把食用油放在有光照的地方,光就成了自动氧化的引发剂,本来较慢的氧化反应速度加快,光敏氧化反应的速度比自动氧化反应速度约快1500倍,可引发自动氧化历程的自由基链反应,自由基大量生成,并且会产生怪味的短链如醛、酮、酸等。
食用油里面如果含有脂肪酶,那么油脂就会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多不饱和脂肪酸脱氢形成自由基。
另外,随着食用油食用时间的延长,食用油里面的水分含量发生了变化。微生物可以在油脂中繁殖,繁殖过程会产生脱氢酶、脱羧酶和水合酶等。油脂里面的脂肪酸就会发生氧化,也就是酮型酸败,结果会产生怪味的酮酸和甲基酮。
还有一些金属离子也是有效的助氧化剂,可加速油脂的氧化,如熬猪油时,血红素如果未除去,其中铁离子就会成了油脂氧化的催化剂。
温度上升也会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因为油脂在高温加热过程中,既能促进自由基的产生, 又能促进氢过氧化物的分解和聚合。
氧化后的油对健康有害
食用油发生脂肪氧化后,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油脂氧化后产生的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等,这些物质进入人体会长期累积,会加速细胞老化、胃肠不适等症状,食用过量还可能诱发肝脏疾病、心脏疾病和老年斑等。
同时,油的营养价值也会下降。油脂是油溶性维生素的载体,如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D等,油脂发生氧化后这些维生素会受到破坏。另外,油脂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也会受到破坏,营养价值下降;脂肪发生氧化后产生醛、酮、醇、酸等发生聚合反应,生成二聚体或多聚体,还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蛋白质自由基,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下降。
不仅如此,脂肪氧化还会降低油的品质。脂肪发生氧化后产生的小分子醛、酮、醇、酸等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即哈喇味,会影响食用油的品质与口感。
预防食用油氧化的小妙招
想要吃得更健康,防止食用油出现脂肪氧化,我们可以试试这样做。
购买时尽量选择小桶装食用油。小桶装食用油能够较快用完,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油减少,瓶里面空气含量虽然增多,但总体上也较少,可以降低油脂与氧气的接触,从而降低油脂氧化的概率。
存放在阴凉干燥低温的地方。食用油买回来后,要尽量放在照不到阳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并且要贮藏在温度相对较低的地方或者阴凉处,可以有效地减缓油脂氧化速度。
选择合适的油壶并定期清理。尽量选择玻璃或者陶瓷的油脂存放容器,不选用金属油壶,可以避免金属油壶中可能产生的金属离子加速油脂氧化。另外,由于油壶长期使用,会有小部分过氧化物残留或者微生物,可加速油脂的氧化,因此,在每次用完油后,要先清洗完油壶晾干后再添新油,可以有效地减缓油脂氧化的速度。
避免反复使用,烹饪过程控制油温。烹饪过程中,在过高的温度下油脂容易裂解产生自由基,并相互结合生成多环芳烃,也就是苯并芘,该物质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尽量控制油温,减少油脂反复使用次数。
大家在购买食用油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量的包装。如果已经买了大桶的,建议分装小份使用。之后建议按需小桶购买使用更好噢。
(韩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林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