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南沙区科协获悉,“隧道博物馆里的写生课”荣获2024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2024年“绘画湾区基建新图景,祝福民族复兴中国梦”研学写生绘画活动在隧道博物馆举行,以“光”和“亮”为媒介,充分运用5D、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向公众展示隧道历史文化、技术成果,弘扬中国隧道精神,提升公众对隧道建设的认知,并且邀请了专业美术团队带队引领青少年从艺术的角度探索图文科普的可能性,一同穿越时空去追光,以绘画的形式展现隧道之美。在2022年5月,位于南沙的隧道博物馆成功获评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我国隧道行业唯一获得认定的单位。让我们一起走进隧道博物馆。
隧道博物馆包括馆内展览面积5000余平方米和隧道主题公园部分6000余平方米,是一座集隧道发展历史成就、隧道知识科普、隧道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也是我国隧道领域内最权威的专业博物馆。
隧道博物馆拥有重大工程原始设计文稿、院士手稿、劳模勋章、荣誉奖牌、重大隧道工程原石、各阶段作业工具、珍贵书籍等各类珍贵藏品。展陈内容权威、逻辑清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够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向社会各界讲述中国隧道的历程、成就。
隧道博物馆包括序厅、中国隧道发展史、隧道施工工法工艺、隧道技术装备展示、隧道5D体验影院、“隧”文创(研学)中心等区域板块,中间穿插“大国重器”“地质科普”“侠之大者隧道侠”“中国隧道领军企业国家队”等多个专题展区。
博物馆序厅开篇以“假如世界没有隧道”切题,突出隧道对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引发参观者对于隧道的思考。序厅另设3D沉浸式沙盘,以沙盘模型+场景投影+引导宣传片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隧道在各领域的作用和形态,使参观者对隧道有初步认识,了解隧道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
博物馆中国隧道发展史分为混沌初开(古代中国隧道)、长夜微光(近代中国隧道)、筑梦征途(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逐梦前行(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圆梦启航五大部分。每个部分又根据隧道施工技术装备发展分为若干阶段。
中国古代隧道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创造了辉煌。近代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隧道技术远落后于西方,但是以詹天佑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不懈奋斗,推动了隧道技术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展开,各种类型的隧道也快速发展。中国隧道技术用了半个世纪就从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实现了追赶和超越。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隧道技术也进入完全自主探索创新阶段,逐步引领隧道技术发展。
馆内还设置隧道地质科普、隧道地质灾害体验、大国重器、隧道施工技术展示、隧道5D体验影院、世界隧道大观、“隧道侠”等多个专题展区,使参观者能够快速了解隧道建设的各项基础知识,更深入地了解隧道人的努力奉献,也感受到中国隧道的辉煌成就。
隧道博物馆分两期建设,建成后即作为世界隧道大会重要观摩点之一,迎接来自世界各国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参观,受到一致好评。尤其是二期建成运营后,各界前来参观学习和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频次越来越高,成为展示我国隧道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
特色优势
隧道博物馆是我国首座综合性大型隧道专业博物馆,具有唯一性和独特亮点,同时有着独特的内容设置、展示手段、空间布局、馆内装饰等,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在内容特色方面,馆内有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盾构实物、标志着我国隧道大型机械化配套成熟的三臂凿岩台车实物。大型隧道设备实物在馆内展出,在全国尚属首次。尤其是全配套盾构实物,体积庞大、设施齐全,本身就是一座小型展馆。全馆内容通过隧道发展进步折射中华民族坚韧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现隧道在新中国发展中的重大贡献和辉煌成就,能使人充分感受到新中国7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整个博物馆既是技术科普又是历史讲堂,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展示形式方面,博物馆采用历史实物展示、隧道场景搭建、图文资料介绍、交互设备体验,以及先进声光电设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科技感和沉浸感。
在配套设施方面,隧道主题公园包括大型盾构建筑、当时国内最大盾构海底隧道盾构刀盘实物、中国隧道征程浮雕墙、大型隧道侠模型、隧道领军人物文化长廊等。
同时围绕隧道主题开发设计系列文创,设置隧道书馆、研学中心、饮品服务等设施。系列配套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博物馆内容,更加立体、多维度推动隧道文化传播教育。
时间节点
2022年5月,经过中国科协、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七部委联合评选,隧道博物馆成功获评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是我国隧道行业唯一获得认定的单位。
2022年6月,隧道博物馆获评首批中国中铁“开路先锋”文化教育基地,在隧道行业、中铁系统具有较大影响,充分发挥了爱党爱国爱企教育功能。
2023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将隧道博物馆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2023年11月,河南省总工会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河南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决定》,对在党史特别是工运史上影响较大、代表性强、知名度高的十家单位命名表彰,隧道博物馆获评“河南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唯一一家隧道行业获评单位。
2023年12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发布《关于命名2023年第一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对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的具有土木工程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进行命名表彰,隧道博物馆成为首批获得命名表彰的6家单位之一。
2024年7月,升级改造后的隧道博物馆对外开放试运行。
2024年12月,隧道博物馆举办“弘扬隧道精神、奋进新征程”主题开馆揭牌仪式,标志着隧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运行。
参观指南
地址:广州市南沙区工业四路2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谢绝参观。
入馆方式:隧道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详情关注隧道博物馆公众号。
交通方式:公共交通可乘坐广州地铁4号线至大涌站,A出口步行600米即可抵达。自驾出行可搜索“隧道博物馆”或“中铁隧道局科技大厦”,即可通过导航前往。
广东科技报记者 刘肖勇
文图素材来源隧道博物馆、南沙区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