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婉青 探究失能老人帮扶良方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记者 莫文艺2017-04-01


    在别人眼中,她是一位会读书的好学生,也是一名表现欲很强的女学生。经过历时两年多的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等工作后,她完成了关于失能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为社会帮扶失能老人提供了参考模式。这份调查报告获得了第32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第3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她,就是本期封面人物——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招婉青。

首次创新实践 热情高涨越挫越勇

    招婉青不但是班级的科代表,还是大队委干部,老师、同学对她的评价都很高。上三年级以前,她每天都重复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但是,作为乖乖女的她并不满足于现状,当得知学校科技名师陈永棉招兵买马以冲击新一届科技创新大赛时,她二话不说便报了名。

    招婉青此前从未接触过科技项目。一开始,她也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种子”。但在老师陈永棉眼中,“她的表现欲特别强,特别想出成绩,在任务中特别积极表现。”除了自身的努力与家长的配合以外,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她在区赛和市赛的表现都得到了评委的好评,最终被选中参加省赛。

    何谓“失能老人”呢?招婉青解释说:“失能老人是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这六项指标中,如有一到两项指标‘做不了’的老人,被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为“重度失能”。”而她的爷爷也是一位失能老人。爷爷的失能给家人带来了很多不便,这让她更有动力排除一切困难去完成项目。

    经过资料查找与实地走访,招婉青对失能老人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她介绍说:“疾病、意外(含交通事故)是失能人员的主要形成因素。失能老人对家庭的影响极大。首当其冲,是经济问题;随后,各种负面因素接踵而来。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生活绝大部分都在贫困线以下,在其家庭经济生活上出现了危机,精神生活上也接近于边缘化。感觉上,上述方面有朝着极端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给社会带来很多潜伏性的危害。”

    为了得到更接地气的调查结果,招婉青和她的小伙伴需要经常走访社区、居委会和家庭个案。在对失能老人家庭走访的时候,她和小伙伴经常会被家属拒之门外。她说:“在一次采访中,刚踏入门,就见到一个老人在很艰难地尝试起身,但是其身边的家人却对此爱理不理。有一位叔叔发现了我,得知我上门的缘故后,二话不说把我赶了出去。”虽然经历了挫折,但是她没有想到放弃,反而越挫越勇。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她和小伙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第一手材料。

关爱失能老人 小学生提帮扶建议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招婉青对失能老人家庭日常生活、失能老人晚年生活情况,以及老人失能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了了解,提出对失能老人给予救助的方式和方法。

招婉青表示:“失能老人更需要家人和专业人士的护理,需多方联手,让他们能安享晚年,度过余生。目前对失能老人的护理有待改进,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有待逐步完善。”她认为,目前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现状未引起社会各机构团体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注,迫切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对他们伸出关爱和帮扶之手,使他们能平稳度过余生。这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发展、培植养老产业,加速养老事业走向社会化、商业化。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使失能老人能安度晚年。

    招婉青还提到,帮扶失能老人,青少年也应该出一份力。她说:“当前青少年的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较差,需要以爱心行动作指引,培养他们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基本的生活技能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并能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

    招婉青的调查报告《关注失能老人,实现精准扶贫——张槎地区失能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现况,提出了建立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建议。这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失能老人和家庭提供救助模式上的参考,同时也可作为培养当代青少年弘扬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鲜活教材。该项目获得了第32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第3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心得体会

    在长达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收获很多。除了实地调查走访外,不仅要完成学习任务,还要挤出大量的时间翻阅论文、撰写论文。为了完成项目,我的学习速度迅速提高了。我也学会了孝顺父母和关爱老年人,提高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在团队合作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招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