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广东省地质工程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在东莞召开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4-12-07

新时期地质工作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刘如春)为了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学校地质科学工作与广东工作的交流,助力新时期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2月7日,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广东省地质学会等单位承办的“2024广东省地质工程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在东莞市召开。

 

来自省内外的约200名地质专家聚集一堂,紧密围绕“新时期地质工作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集思广益,共商“服务大湾区, 地质工作走在前”的发展大计。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等11位权威地质专家围绕主题作了精辟的学术报告。


唐菊兴.jpg

 

据广东省地质学会秘书长林希强博士介绍,自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以来,地质工作者尤其是广东的地质人,不忘初心使命,充分发挥地质工作的战略性、先行性、基础性作用,主力出击,全方位服务大湾区基础建设,先后完成一大批地质服务项目。以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为例,该院已先后完成了《粤港澳湾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部分)、《珠三角基地断裂探查研究》《东莞市各要素城市地质调查》《中山三维各要素城市地质调查》等12项重点地质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该院牵头完成了全省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富硒土地资源调查。特别是广东省地质学会与该院2020年12月联合成立广东省科协天然富硒联合体以来,助力广东以及大湾区的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先后申报认定广东三个国家级富硒地块,评审认定13个省级富硒地块,并在全省认定挂牌4个富硒农产品开发示范基地,推动广东富硒资源开发蓬勃发展,卓有成效地实现“弯道超车”。


交流会.jpg

 

地质调查显示,虽然大湾区区域地壳整体较稳定,91%以上的区域适宜城市群与基础设施建设,但存在岩溶地面塌陷、软土地面沉降、崩滑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水土污染、海岸侵蚀、海水入侵等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例如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其岩体在我国约占国土面积的9%,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可以看到大面积的裸露花岗岩岩体。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体俗称“孤石”,是花岗岩风化层中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地质特征。为解决特大型崩塌、落石灾害治理难题,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珠江三角洲花岗岩地区边坡孤石致灾机理与防治应用技术研究》工作。该项目基于“华南第一坡”广州保利林语山庄后山特大型边坡地质灾害、珠海市第二中学后山边坡孤石危岩体地质灾害、珠海市担杆镇外伶仃岛道路边坡生态治理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抢险救灾等工作总结,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地质科技奖一等奖。在这次交流会上,广东省有色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代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签约仪式.jpg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广东省地质学会与中国地大(北京)校友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仪式、“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应用”——校友企业圆桌对话等。


圆桌论坛.jpg

 

业内人士称,2024年广东省地质工程创新发展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对于下一步“服务大湾区,地质走在前”的工作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