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械工匠”徐少钢:大型建筑工地走出老练“新”创客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4-11-19

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博创赛”)中,徐少钢绝对算是个特殊存在。90年代国内公派留学生,辗转日本、加拿大、美国,用数十年光阴,在机械智能制造领域积蓄深厚的技术家底,成为从大型工地现场走出来的最有经验的“新”创客。

 

创新无止境,创业无“轻长”,徐少钢并没有活在时代的刻板印象里,在海外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却毅然选择回国普及新的技术理念,只待一朝“薄发”。推动他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我看到空白,希望把它推广开来,对国内的基建和将来国际竞争都将发挥不可比拟的效用。”


徐少钢获奖.jpg

 

机械智能理念打开中国技术“无人区”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南粤大地,中国经济建设方兴未艾。因为想出国看看,“60后”徐少钢选择赴日本攻读研究生,随后进入国际一流的电动机和机器人企业——安川电机工作,在那个国内大学生“屈指可数”的年代,他已经走在了众人前面。

 

新旧世纪之交,徐少钢又毅然去往加拿大,在接近北极地区从事大型工程建设任务,服务企业是著名的加拿大矿业集团,此后,从现场人员一直升至技术总监,率队与全球最大工程机械和矿山设备生产厂家卡特彼勒公司联合研发新产品。

 

数十年磨砺造就闪光履历,在大型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徐少钢手握欧盟、美国、德国等多项国际级技术专利,他从事的机械智能研究目前在中国仍是技术“无人区”。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飞速发展,吸引大量资本和目光,鲜有人留意到,国外的机械智能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

 

机械智能与人工智能有何不同?用徐少钢的话说,一个控制终端,一个编写程序。机械智能的研究根基,在于预先设计机械传动原理,而不是依赖人工智能编写的程序和传感器信号识别等,大型工程机械出现事故前,机械智能可通过元器件的联动瞬间感知,并自动实施解决方案。

 

作为欧美工业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机械智能制造以其高效、精准、智能化的特点,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徐少钢与中国旅美科协工程学会会长陈立强一道,将机械智能制造理念成功引入国内,并推动基于机械智能设计方法建立的大跨度上土挖掘机系统在国内的实施。通过精确的算法和数据分析,实现挖掘机在复杂工况下的高效作业。与传统挖掘机相比,这一系统具有更高作业效率、更低能耗和更佳环保性能,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工程机械领域的竞争力。


徐少钢.jpg

 

看到大型工程机械智能普及应用苗头

 

2019年回国后,他开始为自己的机械智能产品寻找市场立足点,然而,“创业这件事,的确有一定难度。”他说。

 

现实的第一道难题是共识,作为制造业大国,重型工程机械企业拥有惊人的快速复制能力,但在源头设计上,研发人员并不具备欧美的机械智能制造理念,终端产品与国外同款相差甚远。加之受制于当前的“脱钩”形成的技术壁垒,许多前沿技术无法得到引进应用。

 

创业门槛对徐少钢来说也是一道考验,“年龄限制的时候,我有些同学已经回到美国、加拿大了,实质上脑袋里真正有东西,能够掌握一整套系统的人,就是我们。”

 

博创赛可谓一个全新机会,在他看来,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芸芸创业大众,推动大湾区科技二次创新,实现地区二次创业。“参赛前我多次问,有没有年龄限制,本来不太想,后来同学会极力推荐,提到诸多发展机会、揭榜领题规则,我才下决定。”

 

通过大赛,让他视野更加开阔,相信好技术终能开花结果。“中国将来西部大开发都是土方工程,建水利、建运河,还有矿山、挖超大深基坑的水库,这些都需要用到大型工程机械智能,现在已经看到苗头了。”

 

徐少钢深知创业之路来之不易,寄语年轻一辈:“不管在什么行业,潜心钻研、不懈努力,当看到机会的时候,义无反顾去抓住,终能到达上位。”

 

广东科技报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南宣

本文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