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科普讲坛 | 翟嘉洁:人类与细菌对抗的“秘密武器”——抗生素的前世今生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4-11-08

抗生素在我们对抗细菌的战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你是否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和背后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跟随翟嘉洁博士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 “药物世界”。引领大家穿越时空,深入探索细菌与病毒的微妙差异。


微信图片_20241108115923.jpg


细菌与人类的历史纠葛


首先,让我们回到那个细菌与人类“相爱相杀”的年代。细菌,这个无处不在的微小生物,既有着帮助我们消化、维持生态平衡的有益菌,也有着引发疾病的害群之马。在历史上,细菌曾多次改变人类文明的进程,如美洲殖民战争中,西班牙人带去的病菌成为了他们的“秘密武器”,让95%的印第安人死于感染。而在黑死病肆虐的欧洲,更是造成了2500万人的死亡,让人们感受到了细菌的恐怖力量。


青霉素的发现:扭转局势的关键


历史的进程总是在关键时刻出现转机。1928年,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个不起眼的霉菌分泌物,却成为了人类对抗细菌的“利器”。青霉素的发现,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更开启了抗生素研发的新篇章。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抗生素家族不断壮大,从最初的青霉素到如今的各类环素、西林、头孢、沙星等,它们成为了医生手中治疗细菌感染的“神兵利器”。


细菌与人类的“军备竞赛”:耐药性的挑战


好景不长,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也开始逐渐展现出它们的“智慧”——耐药性。这不是细菌的智慧,而是进化论的智慧,正如达尔文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耐药性的出现,让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抗生素的使用方式,避免滥用成为了当下的紧迫任务。


如何科学使用抗生素


我们该如何科学使用抗生素呢?首先,要学会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一个简单的血常规检查,就能帮助我们判断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其次,要避免滥用抗生素,特别是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最后,对于已经确诊的细菌感染,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疗效最大化。


黄埔科普讲坛由广州开发区科协(黄埔区科协)创立,旨在结合黄埔少年科学院各街镇分院、科技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区域产业特点,为辖区内公众带来科普盛宴,共话科学魅力。


(黄埔区科协黄茵欣供稿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