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技术转移中心:让先进技术更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婉欣2024-10-16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李婉欣 通讯员 科记协)“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在国内率先探索技术转移新模式,提出了以人才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注重能力对接的三个转变。”华转中心总裁李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走出一条具有华转特色的新型技术转移转化道路。


作为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核心机构之一,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上下文简称华转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共建共享、务实专业、服务创新、成就梦想”的发展理念,集聚整合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人才、机构、资本等资源,努力构建“一站式对接、一条龙服务、全生命周期、全要素网络”的技术转移转化生态系统。 

 

让企业购买科技服务像网购一样便捷


在华转网,科技型中小企业可自主选购研究开发、检验检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等超3600件的科技服务“商品”,购买时可直接使用科技创新券进行在线抵扣并支付。以科技创新券补助的方式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进一步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在全国首创的‘科技服务电商’的模式,就像我们在网络购物一样便捷。”华转中心业务总监戴川介绍称。华转中心通过华转网建成运营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成果、专家人才、服务机构、服务商品的科技服务商城“科技MALL”,汇聚海量资源超70000项。


其中,由华转中心牵头建设的省级科创平台——广东省技术转移智能匹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了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双向智能推荐算法BiMuF,并全面应用于华转网平台、广东省科技创新券平台、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平台等技术转移转化系统。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华转中心提出从“以供给导向”转向“以需求导向”。在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工作中,依托华转网精准为企业推荐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科技人员,有效打破了创新资源难聚集、供需信息不匹配、服务资源难协调等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华转中心先后在省内多地举办一系列技术成果对接、高层次人才对接、项目路演活动,组织企业科技特派员、科技人才及专家学者,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及发展痛点问题展开对接,为超过1000家企业切实解决技术难题。


李奎表示,从科技企业需求出发,真正了解他们所需的技术、遇到的技术问题,再通过华转中心有关平台完成精准匹配,让科技成果直接落地转化在企业车间里,实现互惠共赢。

 

以“人才”为核心打造技术转移新模式


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人才队伍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华转中心推进以人才为核心的技术转移新模式,从“以成果为核心”转向“以人才为核心”,集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378家高校院所4081名全球高端科研人才。


华转中心牵头建设运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州南沙),按照“1+1+N+N”(即“1个核心总部空间+1个专业服务载体+N个合作空间+N个境外支点”)运营模式,面向全球搭建离岸基地引智引才网络,加快布局离岸基地海外渠道站点。


中心还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着力打造“有组织科研智能服务平台”,重点解决人才画像和需求表征,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推荐成为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为科研任务、技术需求推荐相匹配的科研人才,进一步整合撬动高校院所专家人才、服务机构、企业需求等创新资源。此外,在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平台中推进完成了基于人才科研能力知识图谱的AI精准对接平台研发,构建起特派员、企业、技术需求的人才科研能力知识图谱。


2018年以来,华转中心受各省市科技管理部门、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委托,已开展50多期技术转移相关培训、9期科技成果评估培训和200多场专题培训和交流活动,举办“广东省十佳技术经纪人”评选,培养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超5000名,助力培育壮大广东省技术经纪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走出一条华转特色的技术转移之路


“高校成果转化的最大问题在于成熟度,技术与产业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成熟度的提升要在产业与企业的互动过程中进行逐步优化,来促成技术转化。”李奎谈到。


广东省虽在科研投入、专利申请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等方面持续领跑,但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着转化流程繁琐、转化周期过长、科研人员转化动力不足、市场对接不畅等“堵点”问题,“不能转”“不愿转”“不敢转”的情况依然存在。


《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10月起施行,围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链谋篇布局,从优化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制度安排和前瞻性的创新设计。


其中,《条例》指明成果转化收益可再投入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华转中心执行总裁廖晓东认为,这将有效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及人员的积极性,激活高校院所的科研力量,带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提升,激励更多新生代人才加入技术转移转化的工作队伍。


目前,华转中心申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4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5项、技术发明专利授权15项,提供解决方案1753项,推动1172项关键技术成果对接转化,累计促成8亿元技术交易额,带动企业创造经济社会效益超36亿元。


李奎表示,华转中心将继续坚持“三个转变”核心理念,以人才为核心,挖掘企业科技需求,扎根重点产业,注重能力对接,加强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技术转移专业人才等群体对象的协同发展,让先进技术更好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