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重“养心” “养心”还得讲时辰
来源:广东科技报作者:李振辉2024-08-21

“自古以来,中医养生便讲究顺应四时的变化,中医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人们想健康长寿同样应该遵循这个规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黄启辉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中医将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认为四季养生各有侧重,也就是“春肝、夏心、秋肺、冬肾”。夏季在五行里正好对应心脏,心与夏气相通应,在夏季心阳最为旺盛,且心主神志,心主血脉,心气得到充养才能够促进血液在体内的正常流通,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因此,养心被认为是夏季养生的重点。顺应天时、对应着节气来保养身体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同时建议能有意识地结合时辰进行养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适度的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提高心脏的耐力。但是夏天温度较高,如果进行剧烈的运动及高强度的锻炼,或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能会使人体大量汗出,心在液为汗,流汗过多难免会损伤心气,出现心慌、乏力等表现。因此在夏季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夜晚温度较低时进行适度的运动。而其中,早晨锻炼更能达到养阳养心的效果,因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阳气初起,晨练有助于促进阳气升发。


黄启辉建议,起床后不要立刻锻炼,而应该稍微坐一会,让身体“由睡眠到运动”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晨练,运动不要苛求剧烈。尤其是老年人,要量力而行,可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方式,如慢跑、太极拳、散步等,通过运动还可调理人体的精神心理状态。


午时养心宜小睡


午时是指11时至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会。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户外劳动或户外活动的人,最好此时也歇一歇。此类人群往往因夏季炎热而出汗过多,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容易伤心,因此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而言,出汗太多容易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因此要注意监测心律,必要时还可服用口服补液盐。


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除了茶叶水,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例如,用荷叶和莲子芯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用西洋参、麦冬适量,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暑热所致的神疲虚弱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可用莲子、栀子、酸枣仁各适量,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


傍晚放松利身心


夏季心神易扰,养心宜静。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运动方式推荐缓慢地散步,做扩胸运动,双手上举过头,频率为每分钟10至15次即可。舒展肢体的运动能够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夜间养心要泡脚。夏季湿气较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按摩涌泉穴可以激发肾精,滋养心神。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凹陷处。先将双手掌搓热,以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


养心尚需“好心情”


养心,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保持好心情、平和心态。中医有这样的说法:“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由此可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很大。当今社会,工作、生活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压力,稍不留神就会把我们的心情搞坏。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关键还要靠自我调节心情。


黄启辉建议广大读者,不妨记一下杭州灵隐寺中一副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黄启辉笑言,这里的“半”字,可以说用得精妙。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半称心”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夏天在调节心情方面,更要注意,避免大喜大悲,防止“情绪中暑”。炎热的天气难免使人心情烦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保持心律稳定,健康平安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