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首艘超深水大洋钻探船“梦想”号从广州南沙启航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12-22

突破十余项关键技术,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广东科技报讯(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齐华伟 刘爱荘 任颖芝 摄影 刘伟)12月18日上午,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和腾空而起的五彩烟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在广州南沙下水试航,这艘被命名为“梦想”号的“国之重器”建成后将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洋科学钻探任务,“梦想”号的建成试航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装备现代化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梦想”号  刘伟 摄.jpg

 

国际领先将助力全球科学家实现科学梦想

 

“大洋科学钻探被誉为海洋科技领域的‘皇冠’,‘梦想’号具有国际领先的大洋科学钻探能力,建成后将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之重器’、支撑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利器’,有力支撑我国实施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项目部副指挥长雷勇如此评价“梦想号”建成后的意义。雷勇表示,随着“梦想”号投入使用,将提升我国“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助力实现全球科学家“打穿莫霍面、进入上地幔”的科学梦想。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监造组组长殷宪峰介绍说,2021年11月30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聚焦自主设计建造国际领先大洋钻探船的目标,坚持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与150余家参研参建单位密切协同,正式开工建造大洋钻探船,2022年12月18日实现船舶主船体贯通,2023年12月18日正式命名“梦想”号并试航,预计2024年全面建成。

 

殷宪峰表示,“梦想”号由中国船舶集团承担设计建造任务,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自持力120天,稳性和结构强度按16级台风海况安全要求设计,具备全球海域无限航区作业能力和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按照“小吨位、多功能、模块化”设计建造理念,“梦想”号突破十余项关键技术,完成多项国际首创设计。

 

全球最大海上实验室可开展九大功能实验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梦想”号指挥部主要负责人周昶介绍说,“从这艘船设计和建造角度看,吨位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小,才能减少成本和油耗,所以我们把它设定到现在的总吨33,000吨,排水量42,500吨,在吨位里它的耗油量是最小的。同时,围绕着小吨位要实现多功能,我们在船内配备了九大功能实验室,承载的设备和电缆很多,同时还有全球最先进的钻探系统。”

 

周昶表示,“在模块化方面,首先从船的设计上就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一个细节都要在设计上更加精简和精准,这也代表了中国设计的最高水平。第二个就是储能系统,我们的设计能减少15%的能耗。第三个就是搭载,我们设计了4种作业模式,各种作业模式是可拆卸可替换的,主要通过模块化来实现。这就是属于搭载少耗能小,同时还有储能功能。”

 

“船载实验室包括固定实验室区域加移动实验室区域,总共面积超过了3100平方米,是目前全球面积最大的海上移动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梦想”号监造组业务分组组长周洋对船载实验室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验室配置了包括基础地质、古地磁、无机地化、有机地化、微生物、海洋科学、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钻探技术在内的9大功能实验室,装配了超过了150余台套的各种精密实验仪器。

 

“为了让实验分析测试满足船载复杂的震动摇晃环境下测得更准,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实验检测分析环境。”周洋说,“样品的管理实行船岸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装配全球首套船载岩心样品的智能储运系统,整个过程实现了样品的船岸统一的编码,满足大洋科学钻探实验分析测试科学研究的整体需要。”

 

大院大所大装置加持,南沙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据了解,“梦想”号配套的钻探保障船、码头、岩心库等已全部投入使用。钻探保障船“海洋地质二号”作为国内首艘由海工船改造的科考船,具备伴随“梦想”号进行全球航行作业能力,还可独立开展海工作业和海洋科考,曾完成我国首套海洋漂浮式温差能装置海试等多项重要任务,海上工作近500天。南部码头、北部码头是我国首次建成的深水科考码头,可为“梦想”号运营提供强大岸基支持。世界一流大洋钻探岩心库设置常温、4℃、-20℃、-80℃和-196℃五级不同温度存储条件,可满足不同样品储存需求,可储存累计长度45万米的岩心样品,是全球储存能力最大的大洋钻探岩心库。

 

“目前我们岸基的科考码头和岩心库是我们与南沙区政府合作共建的,这是对全球而言都非常宝贵的一个海洋资源的样品库,将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提供配套支撑。”周洋介绍说。


广州市南沙区科技局表示,作为广州唯一的入海口,位于大湾区中心位置的广州南沙向海而生,向海图强,正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强化海洋科技支撑能力,在海洋领域初步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发展”全链条海洋科技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涉海科研机构,正在培育一批海洋新兴前沿产业,全力打造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除了“国之重器”大洋钻探船外,包括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水下智能无人系统、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等大院大所为支撑的“1+1+N”海洋科创平台体系正在广州南沙不断完善。此外,我国海洋领域首个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广州基地落户南沙,我国海洋能源领域首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南沙正式启动建设。投入使用全球最大的深水科考码头和全自动化的岩心库,国内首套20KW海洋漂浮式温差能发电装置在南沙自主研发并海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