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以下简称《评价报告》)在北京发布。2023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依然保持第1位,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北京、江苏分别排名第2位和第3位,浙江和上海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位,前5位排名与去年保持一致。排名前10名的地区还有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和四川。
从排名变化情况看,2023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分别是吉林、黑龙江、福建、广西、湖北、四川、辽宁、甘肃、内蒙古和海南。其中,东三省排名均有上升,且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上升6位和5位,东北创新转型效果明显;广西和福建上升3位,创新驱动发展效果显著;湖北排名上升2位,有效克服了疫情影响。2023年排名下降的地区有12个,包括云南、天津、青海、山西、陕西、河北、贵州、宁夏、新疆、湖南、重庆和江西。其中,云南下降6位,创新转型依然面临困难,天津、青海和山西均下降3位,天津创新能力近年来一直面临转型困难,青海和山西作为中西部省份,需要进一步实现突破。
从领先地区的增长来看,2023年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上海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在35分以上,属于创新领先地区。2023年广东省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位,作为创新领先省份,广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引导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北京市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2位,高标准建设中关村、昌平、怀柔3个国家实验室,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展现雏形,培育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涌现一批世界领先原创科技成果。
报告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柳卸林指出,“从创新能力相对得分的动态变化来看,广东在经历高速发展后,领先优势开始减弱,除上海外,排名前10位的其他地区的相对得分均有所提升。不同省份创新实力、创新潜力和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大省大市在创新实力方面依然占据优势,直辖市的创新效率排名比较靠前。在过去十年里,南北差距有所起伏,但是整体来说变化不大。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依旧面临挑战。”
在研发经费投入结构方面,2021年各地区研发经费使用仍然以试验发展为主。除海南、北京、黑龙江外,其他28个地区试验发展经费占比超过60%,浙江、江苏和山东3个地区试验发展经费占比超过90%;山西、广西、重庆、湖南、广东、安徽、宁夏、内蒙古、江西、河南、河北和福建12个地区试验发展经费占比在80%~90%;青海、天津、贵州、云南、陕西、四川、辽宁、上海和湖北9个地区试验发展经费占比在70%~80%。
基础研究是支撑原始创新的重要驱动力。2021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比超过10%的地区有10个,其中,西藏最高达到33.33%,其次为海南达到25.53%,均比去年有所提升;上海、贵州和安徽等8个地区基础研究占比为5%~10%,仍然有13个地区基础研究占比未达到5%。区域创新能力总体排名靠前的地区来看,广东基础研究占比为6.85%,北京占比为16.09%,江苏为3.95%,与2020年相比均有所提升。
柳卸林教授介绍道,“部分区域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方面涌现出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北京市发挥科教资源集聚优势,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安徽省实施‘竞争赛马’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考核项;贵州依托地理气候环境、培育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数据应用三大千亿级产业集。”
据悉,《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作为“国家创新调查制度系列报告”,是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已连续发布23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
科学、权威评价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建立了四级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基础指标138个,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在企业创新、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创新体系等方面的表现。
链接
广东省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 20 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 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 6.7 万家,五年增加 2 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 6.9 万家,五年翻了 2 倍多。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两大“国之重器”挂牌运作,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约 4200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3.26%,研发人员数量、发明专利有效量、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 7 年全国第一。
在基础指标上,2021 年广东省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 885247.7人,全国排名第1位;发明专利授权数 102850件,全国排名第 1 位,较去年增长45.48%;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经费内部支出额中来自企业的资金为2910427 万元,全国排名第 1 位,同时该指标对应的效率和潜力也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达到 30 261 家,占比45.64%,均排名全国第 1 位。此外,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移动电话普及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按目的地和货源地划分进出口总额、教育经费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率等诸多指标均排名全国第1位。
这为广东具有创新优势奠定了基础,作为创新领先省份,广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引导企业创新投入、促进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整体来看,广东省创新能力领先优势明显,特别是在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方面表现突出,为提升基础研究能力,提高知识创造水平,广东省大力推进高等院校、实验室、科研院所的建设,目前已初步构建起以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为引领,10家省实验室、31 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 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4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
下一步,广东要继续发挥区域创新领头羊作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和人才支撑,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数字经济、新能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在《评价报告》中,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包括 5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40 个三级指标和 138 个四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知识创造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创造新知识的能力;知识获取用来衡量一个地区利用外部知识及产学研合作的能力;企业创新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企业应用新知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工艺,以及制造新产品的能力;创新环境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为技术的产生、流动和应用提供相应环境的能力;创新绩效用来衡量创新对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效益的能力。
2023年广东省各维度排名与上年对比
5 个维度中,广东省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均较为突出,其中排名领先的是企业创新和创新绩效,近两年均保持第 1 位。知识获取综合指标排名第 1 位,较上年上升 1 位,而创新环境综合指标较上年下降 1 位。相比较而言,广东省的知识创造综合指标近两年均排名第 2 位,低于综合得分排名。
本报综合报道 素材来源:《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