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科普作品,激活少年好奇心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09-26

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展(青少年专场)活动精彩纷呈


“在未来,我们将如这幅作品描绘的一样,控制机器人替病人做手术!”“祝融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因此人们用它命名我国首辆火星车,而作品下的模型,给我们重现了‘祝融号’探秘火星的情形……”最近,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刮起一股科学旋风。9月24日,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阅’览科学·‘童’探未来”——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展(青少年专场)迎来重磅活动:“科普展览+”沉浸式体验活动。科普作品展“深度游”、科普市集、科学实验互动课,多元呈现,以别样方式“打开”优秀作品,以作品为媒,探索科学大世界。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指导,广东科技报社、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联合主办,越秀区科协协。活动广受欢迎,单日500多人次现场参与活动。


IMG_20230924_102412.jpg


小互动+微讲解 让科普作品“火”起来


一幅五彩缤纷的科普画作中,“玉兔号”月球车、“祝融号”火星车、中国空间站三舱三船结构跃然纸上,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呈现于眼前……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作品展(青少年专场)线上线下联动,为省内青少年精选近百份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优秀作品,以视频、挂图、线上展区等形式呈现,配以好玩有趣的答题集章游戏、互动式讲解服务,让大家能在展中玩,玩中学。同时,针对本次展览,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定制了专属书单,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深度阅读资源。



活动中,讲解员在作品讲解过程中,针对重点作品,插入了大量生动视频作为补充解说,搭配问答竞赛小游戏,大大激发了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见现场为了答题赢印章、家长孩子齐动手,查资料、观展找线索,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广东科技报社首批“粤科·满天星”少年科普新闻官在报社导师的带领下,经过近四周的锻炼,化身“小小讲解员”,尝试着向大家讲解自己最喜爱的科普作品。“尝试向观展者讲解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得有一桶水才能倒出一杯水!”项目负责人介绍道,创设本次科普讲解体验活动,旨在给孩子们一个“当家作主”的机会,鼓励孩子深度阅读,用流利而童趣的方式,向游人自己喜欢的科普作品,期望引导青少年提升讲解技能,在准备讲解词、讲解段落的过程中,培养其信息搜索挖掘能力、分析能力,拓宽知识面。




小融合+大联动让科普展览“活”起来


活动现场,一台用专注力就能控制灯环、发动机开关的脑控设备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红”,大小读者争相尝试。利用脑电波的特性让专注力“可视化”,用思维直接控制发动机,这样的体验让同学们有了“穿越未来”的感觉!



除这个“脑控设备”、机器人模型、3D打印模型体验等与现场前沿科技主题的作品相互呼应外,在“智慧农场”项目体验区,专业科学老师带领同学们创作的模型是一个装有全自动感应设备的智慧农场,灵感也来自现场描绘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作品。针对大赛作品中,多份呈现广东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特点,在展览开始之初,特邀专业剧团为青少年打造一台别开生面的亲子剧《理想不到,鸭》、同时还搭配“森林保卫战”互动体验区,利用有趣的剧情、亲子游戏带大家以多元视觉了解广东的小鸟“邻居”以及它们栖息地变迁情况,唤起孩子们保护自然,保护生命的热情。





活动同期,还开展了科普作品阅读专题讲座——“羊城少年学堂”系列活动之《知识在手,分享我有》,环境科学博士徐超分享科普书籍的诞生历程、阅读技巧分享等,搭配科普馆借书打卡活动,让“科普阅读”变成“科普悦读”。


_DSC8975.JPG


_DSC9025.JPG


“小融合、大联动,让科普作品展更立体!”是本次活动策划的亮点。早在策展之初,在主办方的指导下,各参展单位已通读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作品,对作品进行多维度分析,各专业团队根据作品的信息点、特点,寻找或创设更贴合展览内容的体验环节,真正实现了“科普作品+展览+阅读+市集”多元融合。这种复合式“解读”作品的形式,大大拉近了科普作品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在观赏平面作品、视频作品后,大家还能体验相关主题的小实验、小互动,边玩边看,观赏作品的热情更高涨。


据介绍,本活动作为广东科技报社“粤读·阅科学”青少年科普+品牌活动之一,以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作品展为依托,联手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配以互动问答、青少年讲解体验、科普讲座、科普图书推荐会等综合服务,助力科学教育,助力拓宽青少年视野,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 | 张文鑫 卢颖 秦鑫

图片 | 卢颖 秦鑫

审核 | 莫文艺 刘肖勇  


科普中国logo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