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 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来源:广东科技报2023-09-08

近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深圳园区规划建设特别是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中央在粤港澳大湾区部署建设的第四个重大合作平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5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围绕“三大定位”,做好“四项重大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说,《规划》是推进合作区开发建设的基础性文件,可以概括为:三大定位、两阶段目标、四方面布局、四项重大任务、若干保障措施。


三大定位,即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两阶段目标,是以2025年和2035年为时间节点,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素流动等方面提出目标。


四方面布局,即区域联动格局、区内空间布局、分区监管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四项重大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明确要推动深港双方园区协同发展,支持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发展能级跃升,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明确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前沿领域;三是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要便利科研人员进出,实施货物分线管理,创新科研相关资金跨境流动监管,探索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实行国际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四是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明确要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港,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务,塑造国际化高品质的科研生活社区。


若干保障措施,包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化法治保障、完善合作机制、加强组织实施。

“《规划》的出台,有利于深圳市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对接国际通行创新规则、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有利于香港将自身科技创新、金融开放等优势与珠三角地区完备产业链深度衔接,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助推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发展;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郭兰峰说。


以《规划》为契机,联动香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


《规划》明确,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要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在联动香港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方面有什么举措和成效?


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林新介绍,香港拥有雄厚的科技力量,是支撑香港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部高度重视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从2004年开始,双方就建立了科技合作委员会机制,共同研究磋商,在科技政策衔接、科技项目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措施。


一是支持香港科技力量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3个基础前沿类项目、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向香港开放。支持香港在优势学科和领域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在前海、河套、西丽湖这些重点片区布局了一批科技合作平台,支持香港与内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二是推动出台深港科技合作便利化政策。中央财政科研经费过境支持香港科技发展,试点为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香港科研使用提供便利。推动实现13万余台(套)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香港开放共享。


三是开展内地与香港科技人文交流。支持香港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政策、规划、咨询和项目评审,目前已经有千余位香港地区科技专家纳入相关科技专家库。还开展了“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等活动,为香港优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搭建舞台。


下一步,借《规划》发布契机,科技部将落实规划部署,在区域科技创新整体布局中加大对合作区的支持力度,围绕国家所需,发挥香港和深圳所长,支持深港在科技项目、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国际技术转移等各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团队在园区落地,支持开展基础前沿和重点产业领域科研攻关,打造原始创新和重要的新技术策源地。支持开展科技政策先行先试,落实好中央惠港政策,打通制约科技要素流动的瓶颈和堵点,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体系,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的科技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的科技人才,营造更加国际化的科研生态,打造国际科技创新的新高地,为深港两地、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强统筹,加快推动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落地落实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继横琴、前海、南沙之后,中央在粤港澳大湾区部署建设的第四个合作平台。接下来广东省将如何加强统筹,加快推动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落地落实?


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表示,加快构建高标准实施体系。系统梳理《规划》中部署的相关改革任务、建设内容和相关工作举措,加快制定省层面贯彻落实的重点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实施挂图作战、动态销号和闭环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同时,指导深圳市加快编制出台《规划》实施方案,以及涉及的空间、科研、交通等专项规划,积极推动下放一揽子省市行政管理权限,赋予合作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还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对接沟通,积极争取“白名单”、分线管理和财税优惠等重大政策的操作细则,能够尽快在河套落地。


扎实推进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合作项目落地。主动加强跟香港园区的规划对接和设施对接,联合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加快皇岗口岸整体重建和福田口岸片区连片改造,推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等尽快投入运营。围绕信息、材料、生命科学与技术等重点研发方向,积极引进布局一批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科研项目,支持三地科研机构联合承担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共同建设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着力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支持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等国际科技组织落户河套,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介绍,下一步,要对接香港以及国际通行创新规则,实行同行评议制、项目经理制、经费包干制等国际先进科研管理机制,对重大科技问题实行全球揭榜,探索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白名单”制备案管理,加快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同时,要加速汇聚香港以及全球顶尖科创资源,力争到2025年打造深港高水平科研合作平台20个以上,落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5个以上。此外,聚焦前沿领域,打造一批研发服务平台、产业中试转化基地,努力让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在这里试验,在这里成功转化。


发展目标


紧密衔接香港园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时序,以2025年和2035年为关键节点,分阶段推进深圳园区建设。


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皇岗口岸整体完成重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运转高效的通关查验模式创新。深圳园区监管模式运作成熟,与香港园区基本实现要素流动畅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集聚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顶尖企业研发中心,与香港科技合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本报综合报道  来源: 国务院新闻办网站、人民日报